已有1條回答
在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都非常的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但是很少有父母會去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由于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孩子多多少少大都會出現一些問題,那么現在孩子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呢?
現在孩子的心理問題
1、孩子總愛撒嬌
總愛撒嬌這是一種安全效應,對于一個人來講安全感是衡量一個人幸福程度的最大因素,而在兒童時期安全養成非常重要,一個人在兒童時期沒有獲得良好的安全感,在往后的一生都會存在不安全的心理陰影。
而孩子的原始安全感是父母給予的,這種安全感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喜歡對父母撒嬌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孩子撒嬌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這個時候父母要仔細聽從孩子的需求,并且給予孩子足夠安全感,可以給孩子繼續挑戰的勇氣。
2、喜歡和父母生悶氣
有些孩子被父母批評之后,會表現的特別安靜,經常一個人坐在角落里發呆,父母跟他說話,他也不理。正常人受到責罵批評時,要么是反駁,要么是哭鬧,如果孩子經常喜歡生悶氣,家長就要多關心一下他的心理問題了,不然很可能會讓孩子出現自閉的性格,嚴重時可能會影響以后正常的生活。
建議家長多和孩子溝通,及時疏導這種負面情緒,這樣才能讓他變得更加陽光。
3、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缺乏正確的認識,與他人交流溝通過程中,不自信,畏畏縮縮,說話支支吾吾。遇到問題時沒有自己的主見,在碰到事情時總認為是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從而一味地自責。
孩子的心理問題怎么解決
1、消除孩子心理顧慮
孩子慢慢地長大,也會滋生出一些敏感多疑的細胞成長,變得疑心越來越重,會擔心家長不信任,老師不信任,同學不信任等等。所以家長要多鼓勵孩子自信,多和自己以及身邊人溝通,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消除孩子心中的疑慮、顧慮。
2、消除家庭模式的不良循環
在孩子的人格形成過程中,父母要消除家庭模式的不良循環,從根本上出發,深入思考孩子的行為問題,并且反思對于孩子的教育是否以曾經被對待的方式的在教育孩子,或者說在日常的生活中自己的一些情緒、行為給孩子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導師,父母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同時應該多關心孩子、多和孩子深入交流,及時發現孩子的需求和真實感受,讓孩子跟父母之間的距離更近。
3、家長要引導孩子
家長利用反面教材讓孩子分清是非,對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長要給予引導,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斷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預防,需要及時給予教育,幫助分清是非,不要因為是心理問題就不聞不問,裝作看不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