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占有欲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心理,但這種情感過高或者是過低都不好,過高會導致孩子變的偏執,甚至是產生嫉妒的心理,但過低也有可能導致孩子不求上進,那么小孩占有欲太強是什么心理呢?
小孩占有欲太強是什么心理
1、較少傳遞物品歸屬概念
如果爸媽平時在生活中就很少向寶寶傳遞“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別人的,什么是可以碰的,什么是不可以玩的”等類似的概念,而是一味地隨她想怎樣就怎樣。如此這般,孩子自然難以認識“你的”“他的”和“我的”的區別。一貫地想拿就拿,想用就用,不是自己的也要去搶占,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強占有”的不良習慣。
2、教育中有不對的示范
孩子剛開始接觸外界的時候,不能很明確的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大多情況下會通過模仿的方式學習,并把它用在團體生活中。比如孩子做錯了事情,會立刻被處罰,沒有改錯的機會,他在團體生活中,如果有人犯了同樣的錯誤,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小孩占有欲太強了怎么辦
1、抓住引導教育的黃金時間
當你的孩子出現“我的”、“我要”這樣的言語之時,家長就需要意識到這是孩子自我肯定和自我意識建立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引導和教育”。在孩子自我意識建立的過程中,好的習慣,壞的習慣都容易建立,所以,家長需要盡量幫孩子挖掘良性的因素,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特點。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尺度的把握,盡量不要讓孩子“自我”過了頭!
2、讓寶寶產生“共享”的良好的習慣
父母應當教育寶寶懂得分享,例如用餐時和寶寶搶著吃、買東西時親人各一份,漸漸地,寶寶就會發覺共享的開心,獨占的心理狀態就不容易那麼比較嚴重了。與此同時,注重寶寶“借”、“還”的定義也很重要,讓寶寶了解,喜愛的東西能夠臨時“借”來玩,可是不能占為己有。
3、多做事少講道理
孩子年幼的時候對于一些大道理似是而非,并不能完全明白,就算記住了家長講的道理也不懂得如何去做才是正確的,如果家長覺得講了道理孩子就該把事情做對,這個想法就太為難孩子了,也容易讓孩子陷入迷茫中不知所措。這其實是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但是很多家長卻不明白,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理論和太多都會讓他們猶豫不定,不知該如何處理面前的事物。
因此應避免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先給孩子做個示范,然后鼓勵孩子自己去做,并且對于孩子的創新行為從不會簡單地制止或者批評。
4、不要打罵苛責
很多孩子表現出占有欲強是家長疏于引導和教育的原因,再加上孩子自我領域的形成,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表現。想要化解孩子的占有欲,家長不能打罵苛責孩子,雖然占有欲強不對,但是要以引導和溝通的方式化解,打罵苛責只會讓孩子心理更有負擔,變本加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