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孩子的一切毛病、缺點、壞習慣,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那么高中生應該如何教育及引導?
1、孩子需要您做最艱難時期的陪護人
孩子的苦惱必須要有發泄的地方,他們只能找最親的家人發泄,如果家長不懂得去體諒孩子,和他一起共情,他就會失落。因此家長必須做好陪護,必須讓他出氣!孩子訴說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先釋放壓力的過程。而家長多聽少說,陪孩子一起開心,陪他們一起苦惱,讓他們真正感覺到家長和他是站在一起的,適當用智慧的幾句話點撥。
2、孩子需要您多了解現在的狀況
了解孩子在校情況,介紹一下孩子在家情況,做到橫向縱向比較,心中有數,看孩子的現狀與他自身訂立的目標相差多遠。但回到家中,只能談鼓勵的話,少嘮叨。
3、孩子需要的是關注而不過多干預
學習交給孩子自己,充分相信他,家長做好后勤,但不要沒有了自我,后勤服務要適度,如果過分了反倒成了壓力。也不宜為了減壓而一味的放松。
4、孩子需要您做一個有前瞻性的家長
多關注高考狀態,默默的關注,適當透露給孩子。多關注專業方面的情況分析,學習掌握自愿填報技巧。
5、孩子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特殊時期,保證營造一個溫馨、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給孩子一個安靜、獨立的學習環境。
高中生應該如何教育及引導
1、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愛,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很多孩子認為家長的付出和愛是理所當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報。沒有對父母的感恩意識,是孩子不聽話的一個重要原因。我認為,很有必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愛,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是很有必要的。
讓孩子參加一些勞動,嘗試去賺錢,了解金錢來之不易,而且必須通過勞動獲得。這樣有利于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也有利于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有一顆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證。
2、寬容與嚴格相結合,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嚴是愛,松是害”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千百年來,家長教育孩子,老師教育學生,說的最多的也是“嚴格要求”。的確,嚴格要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發展,少走彎路,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
3、民主平等地交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
進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顯著的特點是“變”。孩子開始發育了,生理上在變,心理上也有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你要東,他偏要西。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這個時期,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4、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打造孩子的核心競爭力。
新教育理念認為:“人人有才,人無全才,因材施教,個個成材”。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材,而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是成材的必由之路。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