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對于一年級學生出現的做題粗心問題,家長就要去發現問題的本質,然后再逐漸讓孩子進行改變和提升。而且這時也正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時期,家長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并且再找到孩子背后存在的真正問題與其短板,才能更好的解決。
一年級學生做題粗心大意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自查習慣
為了降低孩子做題粗心大意行為的發生幾率,家長要從孩子上一年級起就引導其養成自查的習慣,也就是說,孩子必須自己檢查已做題目的準確率。為了幫助孩子更加有效地發現錯誤,家長要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自查,尤其要提醒孩子先審題再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這樣做才能避免審題不清導致的錯誤。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查習慣,家長不能總是代勞,而是要跟孩子說明自查的好處,并鼓勵孩子進行自查。此外,家長最好能實施一定的獎懲措施,如果孩子通過自查能避免犯錯,就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獎勵;反之,則要對其實施懲戒。
2、培養孩子做任何事都要認真
對于一年級做題粗心大意的學生,家長做事也就要告訴孩子,要么不做,要做就認真對待。其實現在很多孩子馬虎不論是他們學習也好,考試也好,包括生活上,他都不能認真對待。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就怕認真二字,只有孩子認真對待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當然也包括學習。
我們還是要讓孩子盡快地改正,讓孩子養成做事嚴謹的態度。在弄清楚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之后,家長就可以不用盲目埋怨孩子馬虎、思想不集中、做事敷衍了事的惡習,利用假期的時間,也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訓練。
3、千萬不要打罵教育
對于不少家長來講,看到一年級學生做題馬虎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懲罰、甚至打罵,這樣極不正確的,這種教育方式極可能導致孩子快速失去學習興趣,到了高年級會出現嚴重的偏科、厭學問題。
所以,如果不想毀掉孩子的未來,就千萬不要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打罵孩子。要用溫和的方式幫孩子指出來,鼓勵他以后讀題慢一些,做題更仔細一些,慢慢改正粗心大意的壞習慣。
一年級學生做題粗心大意的原因
1、做題準確率不高
家長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時,每個詞是一次輸入正確,還是不斷刪除修改?這個也是準確率的問題。如果平時做事力求“一遍做對”,“每遍都提升”,關鍵時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對。
這需要用心投入,反復多次后才能成為本能。如果做錯了,覺得“沒關系”,常常會造成多次也無法做到比較好的狀態。另外,準確率還和“做題量”以及“題目類型”有關。
2、緊張焦慮專注度不夠
在粗心大意的孩子中,有一類孩子的問題常會被馬虎作為借口給掩飾了。平時學習很認真,作業完成很好,是老師家長眼中的乖學生。但他們在考試中往往會犯一些低級錯誤,這些低級的粗心問題,會讓老師和家長覺得匪夷所思,最后以粗心大意為原因,掩蓋了問題的真相。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