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對于犯錯的孩子,習慣性的就是對其進行打罵教育,也就很容易會造成孩子出現較多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孩子會產生害怕挨打的情緒,這也就需要家長給予引導,并了解孩子此時的心理,才能讓其更好的成長。
孩子害怕挨打是什么心理
1、畏懼心理:將表現出軟弱的順從意識,進而形成猥瑣、膽小怕事的性格等。這樣的后果,將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也就會從心里對父母產生恐懼和疏遠。
2、自卑心理:害怕挨打會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自認為“低人一等”,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最終會導致一事無成,這樣的孩子性格孤獨、沉默。
3、無助心理:因為在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被父母打罵的只有他自己,孩子心里會覺得在自己受苦的時候,沒有人能來幫助他,從而產生無助的感覺。
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挨打并被圍觀的孩子越發覺得整個世界只有自己最孤獨,對周圍的人產生不信任感。這種負面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生活,這樣的孩子不擅長與周圍人交往,害怕挨打,性格壓抑。
除了打還能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積極的鼓勵
孩子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就連大人都會犯錯,小孩子最起碼你要給他被原諒的機會嘛!如果孩子犯了錯,并且積極主動向父母坦白,那么父母還有什么理由動手打孩子?
適當的時候,家長也要針對孩子的某些負責任的行為和態度加以鼓勵,告訴孩子怎樣的做法是可取的,下次應該繼續保持。
2、讓孩子承擔后果
當事情發生時,父母的第一反應不應該責罵孩子,而是給孩子一個承擔錯誤的機會。比如孩子不小心把地板弄臟了,就讓孩子自己想辦法進行處理。
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過程。當知道自己必須為所做的事情承擔后果時,他以后做事就會更加謹慎,不會莽莽撞撞總是出錯。
3、安撫孩子的情緒
孩子苦惱、情緒低落、發脾氣往往是他們用來吸引父母注意的小技巧。如果平時父母對孩子缺少關心和愛護,那么他會故意通過某些不恰當甚至極端的行為制造出大事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你的關注。
孩子通過“鬧情緒”來表達自己的時候,父母不妨也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缺少對孩子的關心,孩子的訴求你有沒有真正的滿足過,也就不會再讓孩子存在害怕挨打的心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