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都是從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深刻的塑造了子女的人格,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起決定性作用。
家庭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第一、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
孩子會受到家庭環境的種種影響。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具有自發性,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不能低估環境因素的作用。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健康的環境對兒童心理才會有健康的影響。
第二、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榜樣的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教會孩子做人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孩子們觀察世界,同時認識著世界的時候,他們的眼中最常見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達著他們自己的人生態度。孩子無條件認定和信賴的是父母,無意識的模仿父母。
因此,作為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父母做一個正直的人、有責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時惜時的人,才會讓兒童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父母不良的行為會對兒童會造成自悲、自我封閉等不良心理。
第三、父母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影響孩子的成長
很多父母對家庭教育的了解只停留在教孩子學習。現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掙錢,只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但卻忽略了孩子的教育。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僅僅是一些物質的簡單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對兒童心理的關愛和呵護。
首先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發展規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這樣才能正確地為人處事。否則孩子就會高估自己,總感覺不順心、嫉妒、煩惱、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緒所籠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樂。
第四、父母對錯誤的態度影響孩子的進步
父母還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認錯,這不意味著降低威信,不要強詞奪理硬辯,甚至以打駕手段鎮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誠信的,在孩子心里會感到失望、傷心和輕視。家長對待自己的錯誤,要積極承認,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對待孩子的錯誤,要有包容的心胸,這樣孩子才會有勇氣改正過來,取得進步。
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
1、少禁止。當孩子做一些比較冒險的行為時,家長總認為孩子太小,會禁止兒童去感受、去學習、去習得,但是越禁止,孩子好奇心就越強,家長擔心的事情就越會發生。所以,父母還是少禁止孩子去探索,可以提供保護,讓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之下去勇敢嘗試。
2、多鼓勵。當孩子找到了自信的源泉,就會越來越愿意嘗試。缺乏冒險精神的孩子往往創新能力就弱,而這樣會讓孩子的心理會不夠健康。家長應該用積極的正向語言鼓勵孩子,孩子就獲得了這項技能,自信越多,自卑就會越少。
3、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于孩子的物質要求都會盡最大可能滿足,造就了孩子任性、自私、脾氣大等問題。
當有一次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愿望時,孩子就會哭鬧,甚至撒潑打滾,我們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讓孩子哭鬧,等孩子平靜下來,再告訴孩子原因,漸漸地孩子就學會了弄無理取鬧的方式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