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今很多家長只有一個孩子,那么這個孩子就成了整個家庭的中心,全家人都將自己的關心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過于溺愛的行為反而會讓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一些家長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所以今天就盤點一下孩子被溺愛的表現都有哪些。
孩子被溺愛的表現
1、有的父母小時候在家庭里受到關愛很少。或是單身家庭出于歉疚,或者獨生子女一味寵愛。在溺愛中長大,之后自己生活不如意卻怪父母。
2、由于父母事事包辦,這樣的孩子,比較自私懶于承擔自己該做的事情,以自我為中心,只在乎自己,而對別人的付出看成理所應當。
3、有的孩子習慣別人付出,工作生活遇到困難不知道反思,總是抱怨公司和別人沒有為自己做到哪些。他們和別人相處,有來無往,不懂感恩。
4、父母對孩子的需求給予無條件滿足時,孩子內心是沒有感恩的,認為是理所當然。當父母停止供給時,孩子的脾氣會隨著內心的煩躁爆發出來。
5、生活在父母的呵護寵溺下,從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難,因為一切有父母代為解決,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手足無措,性格變得懦弱,根本無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業,經受不了任何一點小小的困難,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旦開溫室就必然被暴風雨摧毀。
6、孩子遇事不敢思考,不會有決策能力,任何一點驚嚇就會哭鬧或者心情郁悶,自我慪氣,不敢處事。
孩子被溺愛怎么教育
第一、不要輕易滿足要求。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第二、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長大就是逐漸脫離父母的過程。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就要放開手腳,有些事要讓他們自己去做,鍛煉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
第三、不在附加條件。很多家長在讓孩子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哄著,從現在開始,規定好他做事的要求,不再附加條件,一次兩次沒效果,時間長了就能看出來了。
長輩溺愛孩子該怎么辦
父親,母親在向老人說理的同時,可通過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習慣。家長對孩子的合理要求要堅持下去,不妥協。
父母與老人因為意見不一致而爭論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孩子卷進去,而是要細心耐心地跟老人商量溝通,跟老人講明溺愛孩子的危害,討論交流如何用更好的辦法幫助孩子成長。
有些個性比較敏感的老人可能會反過來指責你自視太高,每天總為孩子的教養問題在家嘮嘮叨叨。遇到這種情況,你就別跟老人爭個不休了,有效的辦法是不理會他們的講法,減少和他們相處的時間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