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認知仔細是學習過程中的必備素質,只有孩子靜下心來,做題的時候認真審題,嚴密計算,才能夠保證作業的正確率,在考試的時候也就能拿到更高的分數。但是有些學生比較的粗心大意,沒有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做題不仔細,對此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呢?
學生粗心大意做題不仔細怎么解決
1、當情緒過分緊張,或毫不緊張時,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當情緒在中等強度的緊張狀態下,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保持適度的緊張情緒,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
2、建議家長們在家庭中創造一種有序的生活,家里的擺放要整齊,有固定的地點。從生活做起,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個性,能減少學習中的粗心。
3、對于家長認為孩子的粗心行為,家長應該盡量讓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等孩子實在想不出再提供意見。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如果在討論過程中孩子的情緒變得十分煩躁,家長萬不可強迫他們,待孩子情緒平穩了再做善意的引導,最后共同探討應對的方法。
4、答題時的思路會先入為主,檢查時就容易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即使花很多時間也可能查找不出幾個錯誤來。所以應該從容地做題,不留過多時間檢查,趁著感覺敏銳的時候想好怎么做,一次認真完成。檢查主要看看有無明顯的錯誤就可以了。做得從容,不該犯的錯誤自然就少了。
學生粗心大意做題不仔細的原因
第一、很多孩子在平常的學習中,不注重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寫完作業要檢查、要打草稿寫步驟等等。等到考試的時候,時間有限,一做題起來更容易亂,就“粗心”了。
第二、有些孩子馬虎是因為對所做的功課不熟練,因而顧此失彼,出現錯誤。習題特別生不易馬虎,因為還不會呢,特別小心仔細。對習題非常熟練也不易馬虎,熟到不假思索就能寫對,也不馬虎,很少有把自己的名字寫錯的,就是因為太熟了,馬虎不了。
第三、沒有弄清楚概念的含義。比如學習數學的時候,很多同學分不清小括號和中括號的區別別,底和高的區別,長和周長的區別。就是因為對概念有混淆,所以做數學的時候很容易粗心,把周長算成了長度。
學生粗心大意做題不仔細的影響
“馬虎”會引起孩子大錯不多、小錯不斷的現象,如果對此問題聽之任之,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浮躁的情緒,進而影響孩子的態度、興趣,它會像蠶吃桑葉一樣,逐步吞食掉孩子正在形成的認真負責的良好習慣。
粗心大意與注意力的集中性有密切的關系。集中性差的孩子,在視知覺把收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時,信息受到干擾,就出現錯誤、遺漏或遺失,從而導致粗心問題的出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