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肯定都希望孩子能勤奮一些,這樣在學習和生活中才能學會努力,愿意主動去學習。不然懶散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總是做事拖拉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工作,家長在催促的同時還會影響親子關系。
懶散的孩子怎么治
1、父母起到表率作用
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則,起到一個表率作用,讓孩子感覺父母說的話都是有道理的,否則父母怎么會先去做呢?想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一點都不困難,孩子之所以會跟著父母學會懶惰。可能就是因為父母在一件事情上沒有做好,父母應該盡量完成當天的工作,讓孩子感覺勤奮是一件好事。
2、給孩子建立清晰的學習動機
有的孩子學習不認真,就是因為他并沒有學習的動機,身為家長我們要引導孩子,讓他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以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孩子有了目標以后,才能明確自己學習是為了什么,也是能夠讓他們成為棟梁奠定了基礎。
3、對孩子的特征因材施教
有人說過:“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就叫做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著自己的性格特點,我們要了解原因,再對懶散的孩子行為做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對待不同的孩子,就要用不同的方法。
4、利用家務培養孩子責任心
讓孩子多參與家庭中的家務活動,利用家務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孩子一旦開始做家務,懂得其中的辛苦不易,便會主動承擔起這份責任,也會對父母更加體貼關懷。
孩子懶散的原因
原因1:家長包辦一切。現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舍不得孩子吃苦,總是以“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會”包辦孩子的一切。孩子沒有基礎的獨立自主能力,自然什么事情都不愿自己動手。如果家長總是拖拖拉拉,也會讓孩子養成同樣的習慣,懶散的孩子大多是在幼兒階段造成的。
原因2:沒有時間觀念。懶惰是一種心理上的厭倦情緒,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日常起居沒有秩序,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正確的時間觀念。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忽視了時間觀念的培養。比如孩子上學要遲到了,家長一直在催催催,孩子反而更不著急,因為孩子認為時間有父母幫忙把握,肯定不會遲到,造成孩子時間觀念越來越淡薄。
如何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
第一、父母以身作則
家長要對自己和孩子統一標準,不能要求孩子去做,然而自己卻做不到。父母要用良好的行為習慣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比如和孩子說好了10點睡覺,那么自己也要遵守約定。同時父母還要說話算話,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比如答應陪孩子一起晨練,不要臨了又用各種理由推辭。如果父母總是出爾反爾,那么以后無論你說什么,孩子都不會聽。
第二、制定合理規則
自律可能需要犧牲掉一定的自由,但是想要獲得內心真正的自由,就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結合家庭情況,家長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合理的規則,家長對孩子有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要求。父母和孩子都要嚴格遵守規則,獎懲分明,這樣規則才有一定的約束力。
第三、學會管理時間
別人優秀不僅有很強的自控能力,而且能夠高效管理時間。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比如列一個生活作息表,把一周的安排寫上去,讓孩子每一天都堅持按照計劃表來完成,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做事情的計劃性、規律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