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都是和父母學的,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很懶惰,做事情總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推后天,那么孩子也不會自律。此時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就要改變自己的行為,讓孩子意識到勤奮是好事,這樣學習和做事才能有效率。
懶惰的孩子怎么管理
第一、學會表揚孩子
其實表揚孩子有助于孩子勤奮,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精神方面的獎勵。這是因為人有一種消極的慣性,如果家長經常批評孩子,就會在孩子心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孩子甚至會懷疑自我能力。
所以在適當時候,家長要學會表揚孩子。哪怕這種表揚不是實質性的,只是口頭上的表揚,可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已經得到家長認可了,這會讓孩子充滿動力,在未來學習過程中越來越努力。
第二、制定時間計劃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少有人為孩子制定一份詳細的計劃表,無論孩子做什么事情,大家都喜歡讓孩子自由發揮。雖然這樣可以鍛煉孩子,但自由發揮也分什么事情,有些事情就應該有一些規定。
比如在孩子做作業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貪玩或者是有別的想法,家長應該及時幫孩子改正這一個小錯誤。為了讓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家長或許應該幫助孩子制定一份詳細的計劃表,制定一個時間讓孩子完成作業。
第三、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下意識會模仿或以家長的行為為準則。有些家長自己每天睡懶覺,卻要求孩子每天早起,這種環境影響下,孩子很難培養早起的習慣。父母先養成好習慣,懶惰的孩子會以家長為榜樣學習。
第四、讓孩子獨立承擔后果
家長的縱容和事必躬親是造成孩子性格懶散的主要原因,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困難求助于家長的時候,如果孩子能獨立解決盡量讓他們自己完成。當孩子因為起床晚了導致遲到、被老師批評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幫助孩子找借口,讓他們自己承擔結果,記住教訓下次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孩子懶惰的原因
1、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孩子年幼的時候,家長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對家務及孩子應該承擔的事物大包大攬,除了會導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還會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不但使懶惰的孩子失去了做事的興趣,而且會對別人為自己做事習以為常。
2、家長的溺愛。有的孩子懶于做體力活,有的則懶于動腦筋思考,這也是受家長溺愛而形成的。有的家長替孩子想得太過局全。害怕孩子過分用腦影響成長,不讓孩子有自己思考問題的機會。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慢慢變很懶惰起來,什么事都不愿意動手做。
3、孩子獨立做事時常受到責備。孩子總有自己想獨立的時候,不論多么依賴的孩子都是如此。但是,當他在獨立做事情時,如果因做得不能令父母滿意,經常受到強制或責備,就會失去做事的興趣,從而心灰意懶,所以才導致孩子懶惰。
如何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要求硬件要多好,但要保證環境安靜和不受干擾,以此滿足孩子學習進行下去的基本要求。相反當孩子身處一個自由散漫、嘈雜吵鬧的學習環境,便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緊迫性和時間的重要性。
引導孩子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在茫茫大海上失去了航向的船,很難到達彼岸。孩子的學習也是這個道理。從長遠來說,要引導孩子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除了長遠目標,還要有短期學習目標。當孩子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必然會主動和有計劃地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幫助孩子設置學習計劃完成期限:有期限才能讓孩子有時間緊迫感,設定期限是時間管理的重要標志。家長在幫助孩子制訂學習計劃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在每計劃一項學習任務時都要給它設置最后完成的期限,告訴孩子必須在這個限定時間內完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