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偷錢固然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是家長也不要因此過分的責罵小孩,更不能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簽。如果孩子偷錢屢教不改的話,家長們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現了問題,以至于沒有效果。那么,又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改掉壞習慣,積極正確的生活呢?
針對孩子偷錢屢教不改怎么辦
1、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脾氣,家長在管教他們時,要注意根據孩子的性格來進行。不要硬是跟孩子對著干,這樣不合適。例如有的孩子很內向、敏感,就不能隨便懲罰他們,否則容易讓孩子感到害怕、恐懼甚至絕望。
2、一旦孩子在嘗到了偷錢的甜頭后,往往就會偷錢屢教不改。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學學那些因為貪玩不愿意上學的孩子,被父母領著風雨無阻、暴曬著撿礦泉水瓶的例子。只有讓孩子明白掙錢的辛苦,孩子才會對鋪張浪費和偷錢有一種更為深刻的認識。
3、父母給的零花錢無法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或者正當需求,孩子才開始通過偷錢的方式來獲取滿足。年級稍微高一點的孩子,如果零花錢過少了,其實也是促使孩子有偷錢行為的推動力。作為父母,在孩子有偷錢屢教不改行為的時候,不要只顧著怒火中燒,重新審視孩子的零花錢是否合適,才是關鍵一步。
4、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偷錢,家長一定要嚴肅對待,不能態度曖昧,態度曖昧就是縱容,孩子下次一定會再犯。通過讓孩子寫書面檢查或保證書,來讓孩子反思錯誤、認識錯誤。讓他知道,偷錢行為會給自己帶來非常嚴重的懲罰,爸媽會非常生氣,孩子以后就長記性了。
5、若是孩子沒有正確的金錢觀,他們無論是在消費,還是在存錢的時候,就沒有適度的概念。要么揮霍無度,要么扣扣索索。無論哪一種,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不利的。只有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的錢該花在哪里、該怎么花。
孩子特別看重金錢怎么辦
方法1:對待財迷的孩子,家長需要正確適當地引導他們進行合理消費。家長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積攢的零用錢,支付一項家庭日常生活中如交通費這樣的小費用,讓孩子感覺自己已經長大,可以獨立花錢了,用成長的喜悅替代“有錢”的驕傲。
方法2: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家庭中所有的成員,都有義務讓這個家庭變得更好,你雖然現在不會賺錢,但你如果把自己的錢用于補充家庭開支,幫助爸爸媽媽分擔家庭生活壓力,就是在賺錢,只不過你和爸爸媽媽賺錢的方式不同而已。
方法3:要教導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可以給孩子購買一個好看的存錢罐,幫孩子制定好儲蓄計劃,每周約定好存下多少錢,等積攢到多少錢后,家長可以再贊助一定額度,為孩子挑選一個喜歡的玩具作為獎勵,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存錢的意義。
父母該不該用金錢獎勵孩子
我認為是可以的,但是要把握好這個度,可不能一味用金錢獎勵孩子。獎勵是因,不是果,獎勵只是教育孩子的輔助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但是對孩子來說最大的動力不一定是錢,有時候孩子只是想得到家長的認可,引起家長的關注才會故意給家長使絆子,而不是說一定要某種物質上的獎品。
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看看孩子是怎么想的,運用口頭上的語言激勵或者肢體上的動作對其進行表揚,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擁抱。
如果我們想要給孩子獎勵的話,那就需要走心了。一成不變的獎勵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你總是給孩子買玩具,孩子就會覺得,你只會給他們買玩具的。如果孩子每次都能猜到你送的東西是什么,他們情愿你什么都不準備,省得傷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