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遇到缺乏自信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要去指責孩子,要盡快的去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同樣在家庭教育當中,家長也要注意不要總是對孩子采用命令的語氣,以免出現孩子畏手畏腳的情況。
缺自信的孩子怎么辦
首先,作為家長要先尊重并認可孩子。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通往自信的階梯。當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盡量讓孩子自己挑選款式和顏色,不要否定孩子的眼光。當孩子獨立做事情的時候不要急于否定,一定要認可孩子的才干和能力。
其次,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能總是指責孩子。孩子處于會犯錯、容易做錯事的年齡,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難避免的,有些父母急性子,或是完美主義者,對孩子的教養沒有耐心,無論是遇到大事小事,處理的方式直接指責孩子的過錯。
在孩子弱小的心靈里,會讓孩子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敢說話,封閉內心世界,因此面對孩子的教育,父母應更多的耐性悉心教導,平心靜氣地跟孩子講道理。
最后,家長要引導孩子接納認可自己。父母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孩子接納認可自己,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識,讓孩子慢慢建立自信,認可自己的價值。父母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在生活中要多鼓勵孩子的優點,讓孩子不斷把自己的優勢擴大,協助孩子在某一方面建立比較穩定的自信,隨后鼓勵孩子多多去嘗試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其他領域也可以突破自己。
這樣慢慢的孩子就能在不斷前進的主旋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努力的方向。家長還要自身做起,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并明確地告訴他,強化孩子對自己的肯定。同時在平時還要和孩子多多交流,多傾聽、關愛,引導孩子認可自己,建立自信。
缺自信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
1、過于聽話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不喜歡那些頑劣的孩子。但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言行方面略有越軌,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益。那些對家長言聽計從的孩子,通常低估了自我價值,自信心比較弱,對環境和生活中發生的事物懷有恐懼。他們把良好的行為作為自我保護手段,因為他們所犯的錯誤越小,所謂的“風險”也就越少。這都是他們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因而在人格成長方面,缺乏進取獨立的能力。
2、能做的事不愿意積極參與
有的孩子活力十足,在學校里積極參加活動,敢于表現自己;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明明有這方面的特長和愛好,但是就是不愿意展現,擔心做錯了,被別人笑話。
3、不喜歡說話與人接觸交流
自卑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拒絕表達自己。即使有熟悉的人在一起,也很少說話。孩子心中缺少自信,產生自卑的心理,嘴上不說,但孩子的行為已經表現出來了。
當孩子有這種情況時,家長要積極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多多鼓勵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勇于表達自己。
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缺自信
1、愛包辦
現在很多的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對孩子的一切都要包辦,對孩子的一切都要規劃,這就導致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越來越不能獨立,以至于長大后孩子很難融入集體當中,會越來越不自信!
2、總罵孩子笨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什么都不懂,所以才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去教孩子,去給孩子引導。有的家長,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罵孩子笨,殊不知,孩子做的不好全是被罵出來的。在一個緊張的心情下做事,能做好嗎?還沒開始做,心里就想著,可別做錯,要不又要被罵了,或者在做事的時候,會想,我好笨。
3、拿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你看看別人家的誰誰誰,成績優異、聽話懂事,我給你花錢穿好的、用好的、供好的,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上著,怎么你還給我處處丟人?”像這樣類似的“家長式罵街”你一定沒少撞見過,大人一貫爆發式地清理完體內的怨氣后,一般是沒有意愿再去向內傾聽孩子肚里的垃圾,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孩子也就養成了哭哭結束,擦干眼淚繼續迎接次日朝陽的“好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