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人際交往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有的孩子性格比較開朗,愿意主動去交朋友,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可以互相加油打氣,但也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經常性的獨來獨往,遇到問題時只會逃避。
人際交往對孩子的重要性
1、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受用終身
相比于學校學習的課業,某種意義上來說,社交能力的培養,才是真正終生制的。如果家長能夠讓孩子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未來走向社會后,孩子就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擁有很強的社會協調能力。這些,都能幫助孩子在未來路上走得更遠。
相較之下,學校學習的內容,雖然同樣至關重要。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楚,學校學的有些知識,在未來孩子的人生當中,其實并不一定會經常用到,甚至根本用不到。而社交能力,一旦培養出來,卻是孩子可以終生受用的。
2、引導孩子磨練生活能力
家長要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實施養成教育,磨練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家長還要訓練孩子的自立意識,放手讓孩子在獨自生活中訓練自主自助的能力。
3、引導孩子融入集體生活
家長要創設各種條件,支持孩子的集體活動與團體活動,引導他們將主流價值觀、獨立生活、自主學習、社會性合作融入到集體的活動與生活當中。
怎么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1、教會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
社交能力是在孩子與他人、尤其是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能力,所以想要讓孩子獲得社交能力,家長要教給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尤其是讓孩子學會以他人能接受的方法獲得想要的東西。
2、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
家長要幫助孩子在解決日常問題時養成考慮他人感受的習慣。我們陪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要經常問孩子,圖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覺?圖片里的人心情如何?
在生活中教孩子觀察他人的感受,讓孩子能夠識別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等情感類詞匯。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他自己以及別人的感受,而不是評判孩子的感受。
3、為孩子的社交提供支持
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廣泛的交友機會,當孩子們一起玩耍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應該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父母也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里做客,并親切友善地對待他們,也可以嘗試和孩子朋友的家長們成為朋友,這樣可以和孩子一起社交,同時也結識了擁有共同話題的朋友,父母的社交態度對孩子也是一種引導。
影響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1、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
父母太過干涉孩子交往的朋友會導致孩子社交能力變差。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從小培養的,但是有些孩子在家長眼中屬于“壞孩子”,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來自“壞孩子”行為的影響,就會出于保護的目的替孩子篩選出最佳的交往對象。這樣做會導致孩子和性格合不來的小朋友強行交朋友,最后社交能力沒得到鍛煉,可能那幾個和孩子強行當朋友的小朋友們也不愛和孩子在一起玩耍了。
并且,父母將孩子保護的太好,會讓孩子只是活在父母的影子里,沒辦法和他人相處。
2、家長的教育方式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方法,家長的能力、水平等,通過父母和孩子這兩者間的關系,直接作用于孩子,使之形成所需要的性格。如父母是民主的,孩子就獨立、直爽、親切、協作,如果父母的態度是忽視的,孩子則表現得冷酷、帶攻擊性、情緒不安、創造力強。母親對孩子是殘酷的,孩子則執拗、冷酷、神經質、逃避、獨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