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要學會適當的滿足孩子,不要控制的太嚴,如果小孩經常得不到滿足,就會失去自控力。好習慣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因此父母要用心并以身作則,這樣孩子也不會半途而廢,在生活中慢慢培養良好的自控能力。
小孩自控力差怎么辦
第一、多帶孩子和大自然親近。帶孩子出去郊游,可以讓孩子跟外界多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跟孩子的交流,讓孩子更加喜歡和我們一起相處。在大自然中可以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得到滿足,小朋友也是這樣,它們在大自然中會忘記煩惱,自己快樂開心的玩耍。
第二、讓孩子自己做主。生活中有很多事,可以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比如買玩具時要這一種還是那一種,讓他自己選擇上學穿的衣服,做飯時征求孩子的意見,讓他選擇吃什么。孩子有自主選擇的機會,他知道自己能決定,不用太急于抓住每次機會迫不及待的滿足自己,就會學會適當的控制自己了。
第三、生活中有規矩,讓孩子明確界限。在教育孩子時,不要用太多規矩約束了孩子的探索行為,但是一些必需的規矩還是要有,比如對于零食、電子產品、作息時間的要求等。建立規則時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和討論,由孩子自己說出來的規矩,他會更樂意去執行。
定下了規則,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語氣可以很溫和,但是態度和立場必須堅定。在適當的規矩中,孩子會慢慢由他律變為自律,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能超過多長時間,自控力得到發展。
第四、及時的提醒,讓孩子對自己的負責。小孩自控力差,如果成人總覺得孩子還小,做什么都可以被原諒,那孩子就很難形成自律的習慣。想讓孩子一瞬間明白利害關系并不現實,家長不妨從給孩子一個溫柔堅定的提醒開始,讓他們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小孩偷東西怎么教育
首先,準確了解孩子偷拿東西的真實原因。家長應該和孩子多溝通,是不是給的零花錢少,又或者是不是這件東西是孩子多次和父母提出要求買的,可是父母始終是沒松口等等。家長及時地了解孩子真正的原因,才能做到“對癥下藥”,幫助孩子改正。
其次,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孩子可能會因為家長打罵的方式開展更多的行為來發泄情緒,報復家長。再有就是家長這種暴力的行為,也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會讓孩子覺得沒面子,對于孩子的成長會有不利的影響。
對于自家的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這種不良行為,家長們一定要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幫助孩子去解決這個痛點,切記不要對孩子進行暴力的打罵,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最后,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父母的言語對孩子是很重要的,有時候父母一句鼓勵孩子的話就會讓孩子覺得充滿動力,相反有時候父母否定的言語,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已經不愛自己了。
父母平時可以帶孩子多去看看自己工作的環境,讓孩子了解一下自己工作的辛苦,多帶孩子去體驗一下賺錢的不易。父母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的金錢觀、價值觀,這樣孩子就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了。
小孩偷東西家長的錯誤做法有哪些
第一、帶著懷疑逼問孩子。如果孩子沒偷東西,或是沒意識到行為的錯誤,父母的懷疑與追問,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不信任;如果孩子真的偷了,不適當的反復追究,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時父母因為生氣,會像審問犯人一樣問孩子,但這樣很傷害孩子的自尊。
第二、斥責打罵、讓外人參與教育小孩。孩子長大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他不愿意讓不好的行為被更多人知道。如果在外人面前批評教育孩子,甚至讓朋友親戚來參與責罵孩子,這是對孩子自尊的踐踏;如果外人對孩子錯誤行為進行轉述,這樣對他的傷害更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