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老師肩負著傳授孩子知識的重要責任,但是一個班級內那么多人,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有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不能顧及所有孩子的情況,所以當學生和老師發(fā)生沖突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理解老師,發(fā)現(xiàn)老師的優(yōu)點。
學生和老師發(fā)生沖突家長如何處理
1、家長朋友們切記,遇到任何問題時,我們跟孩子都可以遵循“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這個原則。安靜、專心地傾聽,接納和允許孩子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要忽略或否定孩子的情緒,更不要說教。如,大哭時讓他哭,把情緒完全排泄出來。
2、家長不要回避老師自身的問題,一味責怪自己的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更加情緒失控。通常,直接和孩子分析事件本身會更加可取。甚至你可以先站在孩子一邊來幫他說說話。因為,這樣會讓孩子感覺你和他是一體的,或者至少比較中立
3、家長應該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處理沖突問題。孩子需要學習如何自我管理和處理他們與老師之間出現(xiàn)的矛盾。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沖突解決方案,并展開實驗,讓孩子在家中練習應對策略和技能,然后再幫助孩子轉移到學校中去。
4、如果孩子實在較真,也是那方法,語言上理解,緩和氣氛,讓時間來解決一切。時間一長,也就沒什么大不了的了。不過,也要對孩子說,老師一個人管你們那么多人,我看挺不容易的,換了我管不了的。讓孩子盡量能體諒老師。
5、家長可以跟孩子講講道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老師年長、閱歷豐富,學生年幼,閱歷尚淺。告訴孩子我們只有擁有了一顆尊重老師的心態(tài),自己才能在老師身上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就像“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樣,尊敬自己的老師應該做學生最基本的素養(yǎng)之一。
孩子討厭老師不想上課怎么教育
方法1:父母可以讓孩子扮演老師,自己扮演學生,讓“老師”試著與“學生”交流溝通,用他認為對的方式對待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對老師的工作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當過老師后,他便能理解老師與學生相處時的心情,之后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就會逐漸縮小。
方法2:學生和老師發(fā)生沖突,家長要允許孩子描述、解釋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就算是天馬行空的無稽之談,也讓他把話說完。事情的經(jīng)過往往很簡單,每個孩子都會遇到,只是客觀事實給他們造成的主觀感受不同,因而孩子的反應也不盡相同,無所謂是非對錯。
方法3: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自由的發(fā)表意見的心理氛圍,使孩子毫不隱瞞地講清楚老師批評自己的原因、以及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自己接受批評時的心情。家長一方面要認真聽取孩子對事情的全部經(jīng)過的陳述,以及孩子對老師批評和處理意見的看法。
孩子覺得老師偏心怎么辦
一、引導孩子把自己的學習跟這個老師撇清關系,我們不是為他學習的,是為自己學習的,我們不能因為他就弄壞了自己的學習。相反,越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越不能依賴老師,而要自己靠自己,自己去努力“。
二、當孩子和我們訴說種種的不公平現(xiàn)象時,我們應該為他們高興,因為我們的小寶貝長大了,初步有了自己的是非觀與對外界的感知度。但是孩子眼中的”不公平“往往和大人看到的不公平不同,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告訴他們,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不公平“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因為每一個人的基礎不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