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有東西成癮跟家長的教育是分不開關系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大多是因為孩子第一次偷東西的時候,家長沒有及時教育,這會讓孩子覺得偷是獲取物品的最快途徑。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偷東西成癮怎么辦
1、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面對孩子偷東西成癮的情況,家長要正確引導,要了解孩子的這么做的原因后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讓孩子了解金錢。孩子偷東西是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想得到那樣東西,至于是不是用錢買的,似乎還沒有那么重要。
2、讓孩子歸還物品和錢。如果孩子的東西是在商店或其他地方拿的,事情發生后,父母必須監督孩子歸還物品和道歉,并且必須面對面返回,不能偷偷放回去,這樣孩子就可以意識到偷東西的性質,和相應的后果。
3、控制孩子的欲求心理。家長不可對孩子有求必應,這樣行為的背后會無形中給孩子養成諸多的不良行為。比如“偷”就是其中一項。另外,孩子會養成“貪婪”的心理,當家長無法滿足他時,他會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滿足。因此,家長對孩子一些無理要求要果斷拒絕,糾正孩子的價值觀。
4、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也要注意不要貪小便宜。如在超市里拿小零食吃之類的,孩子會模仿的,一定要告訴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喜歡要告訴對方,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拿。在超市也是一樣,要先付款才能吃或者拿回家。偷拿的東西最好和孩子一起還回去,還要給對方道歉。
孩子偷東西成癮的原因
1、父母對孩子關愛的缺乏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父母們可能忙于工作,或者將注意力更多的關注在更小的孩子以及其他人身上,這個時候孩子出現“偷”的行為,只是為了讓父母能夠關注到自己。或者“金錢”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2、管控太嚴格
與有求必應相對立的是父母的過分管教,為了讓孩子養成節約的習慣,嚴格控制他們的日常花銷。哪怕是必須的學習用品,父母也要權衡再三,甚至不斷的說教。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孩子就會產生反抗心理,他偷錢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擺脫父母的掌控,然后獨立去支配自己的喜好。
3、攀比心理
現在很多小孩子都有攀比心理。看到別的小朋友拿了一個新奇好玩的玩具,自己沒有,心里面就不平衡。覺得為什么他有,我就沒有呢?甚至想要擁有一個比那個小朋友更炫酷,更好的玩具,因而也可能會出現偷東西的行為。
4、需求得不到滿足
孩子進入小學以后,內心已經產生了購物的想法,常常喜歡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這些想法得不到滿足,內心的欲望會更強烈。在欲望的驅使下,一旦有機會就會出現“偷拿”等走偏的行為。按照“堵不如疏”的原則,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正當需要。
孩子偷拿父母的錢怎么教育
1、不要打罵逼孩子承認。家長可先和孩子談心,從側面了解其思想動態和真相,認真分析,再想對策。孩子偷錢可能有幾方面原因:好奇;合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父母給錢太少或不給錢;攀比心理,父母管教太嚴,孩子不敢開口要錢等等。
2、給孩子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念。有時候,孩子的好奇心比較強,當得知同齡的孩子去拿父母的錢時,他可能會跟風模仿,也想嘗試一下其中的滋味,所以這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顯得極為重要。
父母要告訴孩子兩點,第一,偷錢的行為是不對的,為什么不對;第二,告訴孩子錢是爸爸媽媽通過勞動獲取的,而不是大風刮來的,給孩子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念。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