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由于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權利,所以如果他們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就會以自己的經驗去阻攔孩子,這樣就很容易讓他們去討好家長,進入校園討好同學。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父母關系不好,經常爭吵、冷戰的原生家庭。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關系不好經常爭吵的話,孩子會覺得很沒有安全感,他甚至是會把父母關系不和的過錯攬到自己的身上,覺得是自己不好,爸爸媽媽才會經常吵架冷戰,而這會讓孩子內心產生一種負罪感和恐懼感。
喜歡威脅、打擊孩子的原生家庭。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更差,所以難免會犯錯、會不聽話,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夠耐心的教育孩子,孩子多半也是會聽的。但是很多父母往往沒有這個耐心,脾氣上來了就忍不住威脅甚至是打擊孩子,希望孩子聽話不要惹事。在孩子需要鼓勵和安慰的時候,得到的卻是打擊和威脅,這種家庭的孩子,更容易養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避免專制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長給孩子規劃了道路,只要發現孩子偏離了自己的軌道,便馬上懲罰孩子。父母對孩子的嚴厲要求,會讓孩子有所進步,但是,也會讓孩子在這種環境下變得懦弱膽小。想要讓孩子勇于擔當,勇敢的去面對困難,就要給孩子獨立選擇和克服困難的機會。同時在他們努力的時候,也不要去打擊孩子的自信,以免孩子內心受挫,逐漸沒有了積極性。
不要給孩子增添負擔:父母對孩子百般照顧,是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有些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多說一句這樣的話,“我這樣辛苦的工作是為了誰呀?還不是為了你,你就不能聽話懂事一些嘛。”有的時候家長這樣的表達常常會讓孩子覺得內疚,一些孩子在這種環境當中會逐漸變成討好型人格。
所以對于孩子屬于討好型人格這一問題,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既要注意滿足他們的日常需求,也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多鼓勵少批評:責備和批評這些負面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適當的批評可以督促孩子,過度的批評會給孩子帶來壓力。當父母鼓勵孩子的時候,它將給孩子帶來積極的情緒,孩子得到適當鼓勵,也會得到自信,這時候告訴孩子該怎么做會比一味的批評更恰當。
孩子討好型人格有哪些行為
第一、害怕別人不高興。當別人不高興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是不是我的問題?”。
第二、不自覺的取悅別人。不自覺的做一些別人可能會高興、會喜歡的事情。
第三、怕給別人添麻煩。能自己做的事情盡量自己做,不給別人添麻煩。
第四、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都能讓他難受一整天。
第五、玻璃心。別人的意見、建議甚至是一些中立性的說法,中性的說法都能讓他理解成為攻擊、指責,非常容易感覺到受委屈、受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