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肯定是第一個發自內心想幫助孩子的人。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想和家長溝通,在家里封閉自己的內心,讓家長一度擔憂。
孩子不想和家長溝通怎么辦
1、多和孩子商量
喜歡與孩子協商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漸漸養成了民主協商的習慣,父母凡事和孩子商量,孩子就會愿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這樣形成的親子關系是非常令人羨慕的。
2、給孩子空間
有時候孩子也需要一些獨立的時間和空間,與他們的同齡人交往,并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給予足夠的支持和鼓勵,同時尊重他們的選擇和決定,這樣能有效預防孩子不想和家長溝通的情況。
3、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對孩子來說,學會換位思考也非常重要。經常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其實都是源于不會換位思考造成的。沒有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對方有什么感受。只有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與他人良性互動。
孩子不想和家長溝通的原因
1、缺乏信任
如果孩子對父母缺乏信任,就很難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交流。例如,孩子可能覺得父母不會理解他們的感受,或者會批評他們,因此不想和家長溝通。
2、缺乏交流技巧
有些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與父母溝通,或者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可以提供更多的交流技巧和指導,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己。
3、青春期心理變化
孩子在青春期時,心理上會發生一些變化,變得更為獨立和自我意識更強。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與父母有差異,因此不愿意與父母交流。
怎么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1、換位思考
孩子思考問題的角度和父母有所不同,有時候在父母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要想讓孩子聽得進去、聽得懂、愿意聽,就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即“換位思考、感同身受”。
2、平等尊重
當家長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將自己擺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以朋友的方式與孩子進行談話,平和、耐心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孩子才會更愿意與家長進行交流。生硬的批評、指責、呵斥,只會讓孩子不想和家長溝通,離你越來越遠。
3、耐心理解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有時不能一下子就精準理解到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所以在交流過程中要不斷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直到能夠正確理解孩子的情緒與感受,才能更好地實現共情式教養。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