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很多家長認為,游戲中的打打殺殺,憤恨、報復等負面東西嚴重腐蝕孩子靈魂,消磨了孩子的意志。19歲孩子如果長時間沉迷游戲,這會讓他們變得孤僻、懶散,不求上進,不懂感恩,身心被摧垮,學習被毀棄,錢財被浪費,甚至到了放棄學業。
那19歲沉迷游戲還有救嗎?答案是肯定的,這個年齡的孩子產生了游戲癮還有救,前提是我們要用對方法!
要知道,不是所有愛玩游戲的孩子都會荒廢學業,在孩子玩游戲的階段,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顯得尤為重要。有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有思考,眼光放的更遠,可能放在我那個年代,打游戲就是不務正業。
而現在有很多人并不這么認為,有的人因為玩游戲,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技術好的走上了職業選手的道路,有的走上了主播的道路,在某一領域獲得了成功。
但家長們要面對現實,如果你不去拯救自己的孩子,那還能有誰去幫忙呢?我們可以通過家庭教育,讓孩子自律自控,把游戲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樣呢,我想至少可以采用幾種途徑與方法:
一是激發積極上進的強大動力。想拯救19歲的孩子,讓他不沉迷游戲,這是最關鍵的一條。在重視孩子知識學業的同時,我們要經常性貫輸人生的哲學。
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么?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好最快樂的人生?我們未來應該設立什么樣的目標,做什么樣的人?實現這些目標,要如何對待困難與挫折?那些事情會阻礙和損害人的一生?
通過這樣的教育,讓孩子產生努力進取的內在動力,產生抵抗外來不良影響的免疫力。
二是轉移孩子的游戲注意力與精力。適當的游戲,我們沒必要大驚失色,因為這也是一種調節與放松,但孩子沉迷游戲了,家長就應該出手幫助了。這種幫助不是打罵式的,而是轉移式的。
孩子沉迷游戲的時候,我們要打斷他的游戲,可以陪著一起玩孩子喜歡的其他項目,可以請孩子到戶外去游玩,可以帶讓孩子參加興趣活動,可以帶孩子去拜訪親戚或同學,可以帶孩子一起設計制作某種玩具或工具,可以帶孩子去逛街、散步、騎車和打球等,一句話,就是以各種辦法,中斷孩子的游戲。
三是約定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商量,劃定玩游戲的時段與時長,并簽訂承諾書,實行獎懲。凡沒違反約定承諾的,家長給予孩子獎勵,獎勵什么,可讓孩子自己確定,家長盡可能滿足;如果違反的,就給予懲罰。懲罰什么,也一定要挑選孩子最不想失去的。
總之,約定了必須嚴格做到,約定的前提,就是先完成每天基本的學習任務,在其間,可適當安排游戲或看手機的時間,如此有放有收,孩子也不會有何意見。
四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業余愛好。學習是苦的,尤其在學業繁重和某學科總不進步的情況下,容易失去信心與興趣,所以,家長要經常觀察與關心孩子的情況,發現上述問題,首先自己不急不躁,不罵不斥,要降低心理目標,先安撫,后幫助,列出存在的問題,然后與老師一起,逐個解決。
千萬不要想著一口吃成大胖子,每解決一個問題,都要高調給予肯定、獎勵和宣傳,增強其成就感與信心;也要根據孩子的愛好,可學習聲樂、器樂、球類、棋牌、體能等方面的某一項,用健康的興趣愛好抵御沉迷的游戲。
沉迷游戲的出現有三種不同的原因,找到后更有助于解決“游戲癮”!
第一種,孩子因好奇心接觸游戲,而年齡較小的孩子缺乏自制力,沉溺在游戲中,無法自拔。此時,家長未能正確引導,孩子沒能形成多元化的興趣愛好,最終容易導致他們熱衷于游戲,把游戲當做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種,孩子對于游戲的熱愛,源于學業壓力、社交需求,他們通過打游戲尋找壓力排解的途徑,與同齡人尋找共同話題,緩解現實中不善于交往的問題,因此沉迷游戲;
第三種,往往心理有問題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戲,巨大的心理壓力及無法緩解的心理行為,這些問題讓孩子在游戲中找到“情緒出口”。
熱衷于玩游戲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問題少年”,正確了解孩子為什么玩游戲,才能真正幫助他們。如果孩子已經出現無法自控,對個人生活、學業有明顯的影響的情況,那么這個孩子很可能已經有“游戲癮”了。
而有些孩子因心理壓力、心情郁悶,以網絡游戲作為心理寄托,幫助情緒穩定愉悅是可以理解的,并非一定要把網絡解除掉。但倘若孩子已控制不住去使用網絡,在網絡上消耗大量精力,在現實中卻不愛交流,這將給孩子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19歲孩子沉迷游戲肯定是還有救的,去解決游戲癮是個過程,家長們還要做到有耐心、恒心,不怕反復與受挫,那么總有一天會獲得滿意的收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