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面對孩子厭學,往往就直接處理厭學問題,最后的結果可能導致孩子厭學情緒越嚴重。我們應該從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行下手,應該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
小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1)知識漏洞造成的困難。在班級學習活動中,集體授課滿足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需求,保證大部分同學能接受,而一小部分同學,可能會由于知識儲備不足,導致無法實現新舊內容的銜接,造成斷鏈,如果持續時間長了,就感到聽課學習如學天書,無聊而不知所云,所以厭學。
(2)身邊的誘惑導致分心走神。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呈現多遠化,游戲、娛樂、早戀……好多看起來光怪陸離的事情,都以神秘而華麗的模樣吸引著青少年學生,似乎比起單調的學習生活更多彩,更有趣。于是孩子們的關注點發生偏離,導致厭學。
(3)人際關系的不和導致孩子揪心。班級是個小社會,和諧的人際關系只能讓孩子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之中。而如果與同學們相處不融洽,或者覺得老師不合眼,就會產生孤獨感和疏離感,發愁進教室,發愁面對老師和同學們,進而導致厭學逃學……
小學生厭學家長該怎么引導?該注意什么
面對孩子“厭學”問題,家長與其心急如焚,埋怨孩子,不如從自身開始改變。相信你的改變,孩子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落實到自身的行動上。
多陪伴,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要常常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聊天、玩耍,在陪伴中建立穩定親密的親子關系,讓孩子依賴你、信任你。家庭成員間也要相互理解,親密相處,給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以身作則,注重言傳身教。推掉不必要的應酬,扔掉不良嗜好,放下手機,遠離電腦,拿起課外書吧!閱讀不僅能豐富自己的世界,也能為孩子提供榜樣的力量。試問,當你在認真看書時,孩子好意思打游戲嗎?
合理的期望,給孩子一個能達到的目標。家長的期望不要過高,幫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讓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讓孩子在一次次成功的喜悅中,逐漸提高自信。
建立適當的獎懲機制。好的教育必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合適的獎懲機制,會讓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不足。
小學生厭學有哪些表現
一、自我貶低:一些厭學孩子在學習成績上遇到挫折后,自覺低人一等,極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
不是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而是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的智力發育落后,不是學習的材料。目前的失敗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失敗也是自然的事情,這種情況是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更改的。
二、討厭討論學習:這種情況表現為不愿意和家長討論學習,對于父母的過正常過問要么沉默不回答,要么用別的話題繞開,甚至是表現為不耐煩甚至煩躁。
三、情緒波動明顯:當孩子在學習上感受到了過大的壓力之后,他們可能不愿意與父母說,但會在平時的情緒中表現出來。
早起上課時不耐煩,沮喪,悶悶不樂的;一打開書上課就開始犯困,感覺特別累;父母一說到學習上的事情就開始頂嘴,脾氣暴躁,甚至會抱怨老師。如果你家孩子平日里有這樣的情緒表達的話,那么他就已經開始有厭學情緒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