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很棘手的問題了,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下,第一要培養孩子對其他事物的興趣,第二家長以身作則自己先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第三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下面繼續來看看吧!
每天玩手機怎么教育他
陪孩子一起使用電子產品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和溝通,再加上妥善的時間管理,能夠有效地避免孩子電子產品成癮。所以,我們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孩子選擇那些畫質精美、情節健康,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學知識的視頻和節目。
和孩子一起觀看、討論,引導他們發散思維,“如果是你會怎么做?”“這個實驗真有意思,待會我們也試一試。”
用更有趣的活動轉移注意力
在這段特殊的時間里,家長在家里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或者引導孩子做很多有趣好玩又有意義的事情。
1、一起做家務
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做飯,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擇菜洗菜,或者就是嘗嘗咸淡,都能讓孩子多一分家庭參與感和責任心。其他類似洗衣服、掃地等家務都可以請孩子幫忙。
2、寫文章、寫日記、寫書信
家長可以建議孩子給自己的老師、好朋友及自己牽掛的人寫封信,傳一份微信,發一份Email,或者將自己手寫的信,待到重逢時親手送出,在表達中讓情義傳遞。
3、親子共閱讀,共欣賞優秀影視作品
家人或者共讀一本書,或者各自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可以一起看一部優秀的影視,然后一起分享交流,不僅增長學問,也有助于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4、挖掘孩子的興趣
宅家期間,家長們可以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努力發掘孩子的興趣和熱愛之處。例如學畫畫、學下棋等等,不僅能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
與孩子約法三章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事后的懲罰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實施。但很多家長表示:我們已經跟孩子約法三章了,為什么還是沒有效果呢?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是不是忽視了以下的注意要點呢!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后。目標要具體、明確,便于測量。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么。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2、要把約定書面化,并張貼在家里的顯眼處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3、要注重“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任何時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地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會說,我試過和孩子約定電子產品使用守則,但是沒有用。那是因為孩子覺得這份守則只針對自己太不公平了。那么,家長可以這樣做:家中有兩個小孩的請一視同仁;在孩子禁玩電子產品期間,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也就是說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一份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孩子每天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網的時間大多是三個小時以內,而有7、6%的父母每天使用時間超過了6小時。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家長如何做才能防止孩子過度沉迷手機呢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每天陪孩子聊天,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了解孩子的朋友、一起探討孩子們的熱門話題;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并培養一兩項家庭的共同運動;公休日可以安排全家出行,感受自然或人文、藝術。只有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家長才能引導孩子走出虛擬世界。
2、接納游戲,共同制定規則。父母采取放縱或是專制的態度都會把孩子推向游戲世界,不如通過他們感興趣的游戲話題進行正確地引導與監管,既要讓孩子們接觸網絡游戲,又要一起商定玩游戲的規則與時間,讓孩子從小養成理智、健康的娛樂習慣。
3、培養一兩項愛好或特長。幫助孩子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如果孩子能在現實世界中收獲自信與快樂,也就不會沉迷于網絡之中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