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多陪伴孩子。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拿著手機不放,都是跟著父母學會的,因此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很多父母忙于賺錢很少陪伴孩子,而且回到家往往拿著手機看視頻、玩游戲或者刷流量,忽視了孩子。對此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這樣孩子會主動放下手機,與父母拉近距離。
一招讓孩子不玩手機
家長要以身作則如果想不讓孩子玩手機,那么家長就要做到以身作則,不管家長多喜歡玩游戲,多離不開手機,只要孩子在身邊都盡量不要玩,如果說想玩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單獨一個人玩,大人淪為手機的奴隸也就罷了,千萬別影響孩子。
有很多家長當著孩子的面炫耀新手機游戲,這就是在誘導孩子。家長其身不正又怎么會帶好孩子呢,這一點家長要特別注意。
多拿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如果家長忙沒法照顧孩子,這時候孩子就會利用游戲來消磨時間,時間一長就對游戲產生依賴感,如果父母能夠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看書學習。
孩子沉迷于手機家長需要反思
第一,孩子為什么會沉溺于玩手機?在這個信息化的智能時代,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近距離的接觸了手機,加之很多家長在陪伴教育孩子時缺少耐心時常會把手機等智能產品給孩子作為替代。在曾經的咨詢中不止聽到一次家長們說不會陪孩子玩,孩子玩的不感興趣。很多兒童時期的孩子都不太會與同伴玩耍,而家長們也沒有及時的幫助,手機便成為了最好的游戲伙伴。
第二,家長們需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智能手機手機的娛樂功能眾多,畫面絢麗的游戲、內容豐富的小說、更有欲罷不能的朋友圈等等,這些讓成年人都未必能抵制的誘惑更不用說處于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們。家長們不能承擔陪伴孩子游戲的責任以及控制娛樂活動的責任便會讓孩子們沉溺于玩手機。
孩子沉迷手機怎么辦?如何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
引導孩子,多做延遲滿足的事
我們之所以會沉浸在刷短視頻的快樂中,是因為能獲得“即時滿足”。這種快樂是當下的、毫不費力的,只要你去做這些事情,當時就能體會到快樂。而孩子更需要的,是做“延時滿足”的事情,比如讀書、運動等等,這種只有付出一定的時間精力,才能取得成績,收獲成就感。
所以,家長可以先從孩子的愛好入手,引導孩子做延遲滿足的事情。循序漸進,讓孩子習慣在延遲滿足中感受快樂。
家長以身作則,遠離低級快樂
孩子小時候都普遍缺乏自覺能力,能否養成自律、進取的習慣和態度,取決于父母的培養和影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示范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舒適、正向的環境。
回想過去這幾年,我自己下班回家,也經常抱著手機刷個不停。想著看完這個就不刷了,但手卻停不下來,不知不覺就看了幾個小時。直到深夜睡覺時,才放下手機。這樣的我,簡直就是孩子模仿的不良示范。身為大人的我都沒有以身作則,再去講大道理說教,孩子怎么會心服口服呢?
豐富孩子的真實生活
一個孩子沉迷于游戲或者短視頻,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沒有其他有趣的事情可做,生活中缺乏有意義的安排。因此,家長要多帶孩子體驗不同的事物,豐富孩子的真實生活。可以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帶孩子學跳舞、學烘焙、去旅行……也可以帶孩子接觸鄉下和大自然,干點農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