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父母沒控制住情緒打了孩子,父母要知道打罵以后一定要進行補救。要自己平復下來,該和孩子道歉就道歉,這樣孩子也能學會道歉沒什么丟人的。道歉后跟孩子好好溝通,切記不要變成講道理、說教。
父母打了孩子后如何溝通
1、對孩子道歉安撫
當父母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學會道歉。孩子固然犯錯了,但是家長的暴力行為同樣也是錯誤的,我們沒有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們要敢于對孩子說“對不起”,不要礙于面子覺得不好意思。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我們打孩子也是不得已的,而暴力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做錯事就要承認錯誤,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同時在給孩子道歉時,要輕輕安撫自己打孩子的部位,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家長其實是愛著她的,而且可以使孩子的情緒慢慢恢復正常。
2、讓孩子記住教訓
雖然家長打孩子是錯的,要給孩子道歉,但畢竟最開始的錯是在孩子身上,這時候家長可以邊道歉邊語氣溫和的給孩子講清楚,孩子到底錯在哪了,讓孩子明白因為自己的錯誤才使爸爸媽媽生氣,這種行為是不招人喜歡的。這樣孩子才能記住教訓,記在腦子里,下次就不會再犯了。
3、適當性彌補孩子
當打完孩子后,我們也可以許諾孩子一些好處,孩子小時候是很好哄得,只要給一點點的小禮物或者小獎勵孩子就能高興起來,這樣孩子很快就能轉移注意力,做到最快安撫好情緒,還可以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
上面這三招教給家長可不是讓你有理由打孩子了,而是在我們已經做錯事且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挽救措施。其實不論怎樣,只要父母打了孩子,不管爸爸媽媽用再溫柔的方式去安撫孩子,還是會讓孩子記住。
打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呢
1、容易自卑
家長打罵孩子之后,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聽從了家長的“教導”,實際上,他的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心理,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之路。
2、容易脾氣暴躁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以后,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導致本來性格倔犟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進而變得性情暴躁,行為粗野,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對別人施暴。
3、容易撒謊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開始說謊欺騙家長,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皮肉之苦。可是孩子說的謊話被家長發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后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4、容易性格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挨打,時間長了,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5、容易固執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故意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有的孩子則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
孩子犯錯怎么處理最有效
1、講究方法,千萬不要讓孩子自尊心受到過于大的傷害家長要明白,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為的就是讓孩子不再錯下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千萬不能簡單粗暴。因為簡簡單單懲罰孩子,只能治標不治本。尤其是在周圍有很多人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家長不管別人的目光立即對孩子進行打罵,那在孩子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即使他犯了錯誤也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這種感覺不到自己被尊重的教育,孩聽話也往往只是表面的服從。
2、價值觀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真正的錯誤我們首先要當場立即制止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有損害到別人的利益,那一定要要求孩子立即對人家道歉認錯。如果孩子損害了別人的利益需要賠償,那家長也不要推辭。此時也是教給孩子怎樣才是負擔起自己的責任的機會。然后再給孩子自尊的條件下,指出孩子剛剛孩子哪里做錯了,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別人帶來的危害。
3、獎罰分明,讓孩子深刻意識到這次的教訓當然,這場教育的重點并不是讓孩子變錯就結束了,適當的懲罰會讓孩子深刻銘記這次發生的錯誤,只有孩子真正知道自己錯在哪,并且保證以后不敢再犯,孩子才能在這場錯誤中受到教訓。但是在所有的懲罰過程中,如果父母選擇打罵孩子,那只能說這種教育是最低級,最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了。因為一味的打罵不能讓孩子信服,只能讓孩子受到傷害或者是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懲罰的方式非常多,比如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做家務活做公益等等。
4、父母要以榜樣的力量教育孩子真正的做事標準其實家長說的多少罵的多少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方式是在一點一滴中孩子受到父母熏陶得來的。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視線里,他們會模仿我們的做法和行為處事,所以家長要學會一榜樣的力量,教育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做事指向標。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