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聽話,打罵是很多家長認為最有效的法子。表面上看,見效快,實際上,孩子心理上的傷害極大可能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其實懲罰孩子要講究科學懲罰,結合規矩才能對教育有所幫助。這幾種懲罰的方式,供父母們參考。
孩子不聽話怎么懲罰
1、取消某些待遇
當孩子胡攪蠻纏不聽話的時候,父母肯定會怒氣攻心,恨不得立馬教訓孩子,讓他長長教訓。父母沒必要大動肝火,要先把脾氣壓下來,在教育孩子才有效。
可轉移注意力或心中默念30秒,等自己氣稍微消點的時候,再對孩子進行科學懲罰。比如取消他一個星期內不能看電視、玩手機或吃零食的權利。
當這種懲罰約定一旦執行的時候,父母們一定要實施到底,中途千萬別心軟或因為爺爺奶奶的勸阻,放棄執行。這樣父母很容易在孩子失去心中的威信,日后父母會更加難以管教孩子。
2、罰站
罰站主要是給孩子一種心理上的懲戒,適用于8歲之前的孩子。父母可把家里一個固定的就落設定為“罰站角落”,一般罰站時間設定這30-60分鐘。
在罰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跟孩子講清楚,為什么要去罰他,切記別吼孩子,當罰站結束后,讓孩子說出自己當下犯的錯誤,要如何改正當,這才是父母對孩子罰站的意義。
當這種懲罰方式在孩子腦海里留下印象的時候,孩子下次犯錯之前潛意識就會想到自己犯錯了,會被爸媽罰站,這樣很沒“面子”,從而長記性。
3、沒收孩子心愛的東西
每個孩子童年都有屬于自己心愛的東西,當有人觸動了孩子的奶酪,那么孩子肯定會拼死的維護它。
父母可抓住這個點,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沒收他的玩具或心愛的東西,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的行為時,改正了父母就歸還給你。
在這種教育條件反射下,孩子以后就會更加珍惜自己心愛的東西,不會輕易的無理取鬧或不聽話。
4、做家務
孩子犯錯時,與其打罵孩子還不如懲罰孩子做家務,用這樣的逆向思維去教育孩子,反而會更好。
給孩子準備一條專用的抹布、掃把、盆子、讓他去擦窗、洗碗、打掃房間、拖地等。只要孩子以后犯錯,就用這種方法懲罰。時間久了,也能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
孩子不聽話打罵孩子的后果
首先最容易導致的后果是親子關系疏離。正常人在受到襲擊后對施襲者反感、抗拒甚至反擊是合理的反應,子女迫于強弱懸殊的壓力和孝順的傳統倫理束縛而屈服,只能滿足父母的一時之快而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不明道理的盲目順從并不會對孩子的正常成長帶來好處,而長期累積的反感和抗拒情緒則肯定影響親子間的信任和親密關系。因而,父母期望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的后果很可能是事與愿違,形成無法彌補的長期親子裂痕。
其次,呵斥打罵雖然也許能給孩子一個難忘教訓,父母施展高壓強制也許能“迅速得手”,但孩子“重犯”的機會卻不低,甚至背地里可能對著干,造成“后患無窮”,父母到頭來氣個半死的也屢見不鮮。而且,心理學研究還發現,自幼常被暴力對待的孩子大都誤以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既減低了孩子發展其他智能的需要,也可能在成長后習慣了常常以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結論就是呵斥打罵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長發展。
特別強調一點,因為孩子的屈服并不是建立在明白事理的基礎上,容易堵塞親子溝通的渠道,封閉了親子溝通的需要和良性互動的可能。當到了極需要父母支持的青春期也無法溝通時,孩子就容易因一念之差而誤入歧途,甚至造成悲劇。
孩子不聽話如何管教
1、樹立清晰的規則和邊界
孩子叛逆的背面往往是對規則和邊界的應戰,作為家長,咱們需要樹立清晰的規則和邊界,并堅持履行。這些規則應該包括孩子的學習、家務、社交等方面。與叛逆期不聽話的小孩一同制定這些規則,讓他們參加其中,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參與度。
2、樹立交流橋梁
家長與孩子樹立杰出的交流橋梁,能夠讓他們更簡單表達自己的需求和主意。咱們要鼓舞孩子多與咱們交流,共享他們的困惑和應戰。一起咱們也要自動與叛逆期不聽話的小孩交流,了解他們的主意和日常生活。經過樹立杰出的交流,咱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及時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
3、鼓舞和贊賞積極行為
當孩子表現出積極的行為時,咱們要及時給予鼓舞和贊賞,這能夠是一個簡單的贊美、一份小禮物或者是一次家庭活動。經過鼓舞和贊賞,咱們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成果,然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一起也要讓孩子知道,家長很關懷他們的生長和發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