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從心理學上來說離家出走最大的好處是引起父母的關注,讓父母注意我的存在,讓他們著急,讓他們后悔,讓他們來關愛我。所以,平時一定要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和孩子多多交流心貼心的溝通,要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內心想法,學會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對孩子發號施令,申斥打罵,甚至用金錢彌補家庭的愛!
兒子離家出走不肯回家怎么辦
1、不要批評指責,給予耐心
孩子本來是沖動造成出走的局面,所以在找尋到孩子之后一定不要再行批評,在孩子心中,不會認為父母真的擔心他,而是今天家長又罵我了。這種情況難以緩解,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在接下來的相處當中,只會時刻又想逃離甚至下次不再回來。所以當見到孩子之后不要第一時間指責,只要知道孩子平安家長就可以放心了。
2、給孩子冷靜的時間
如果孩子目前和父母的溝通障礙非常大,還沒有過冷靜期,不想回家,父母也不要去逼迫孩子,可以把孩子暫放在可靠的親戚朋友家,等孩子冷靜期過了,再去交流。
3、心靈疏導,化解疙瘩
如果孩子不愿溝通家長可以請孩子信任的哥哥姐姐或者朋友去進行疏導,深層了解孩子出走的具體原因,知道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難,幫助孩子找到認同感。和他一起分析父母的難處,家長的不冷靜反應出發點也是為了孩子,只是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如果是家長的問題就要跟孩子道歉,試著雙方進行和解。
4、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
孩子離家回家后,父母首先應該從理解的角度指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如果家長有做錯的事情也需要向孩子道歉,表達出愿意和孩子一起努力改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于孩子犯的錯誤,也不要一直指責,借此打擊孩子,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是真的愛他,想要和孩子一起生活下去。
5、注意教育方式
普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法不當,是導致孩子離家出走的直接原因。不少父母本著“為孩子好”的教育理念,不斷地給孩子施壓。當孩子們極度厭煩父母的嘮叨和控制時,他們就會出現離家出走的情況。所以父母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對,要及時糾正。
孩子的離家出走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1、孤獨感。這類孩子一般生活在一個不利于成長的家庭,比如父母經常吵架,甚至有家暴現象;父母過于忙碌不能照顧孩子飲食起居,對孩子各種行為不管不問;長期留守老家見不到父母的兒童……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有一種痛苦的孤獨感,會幻想著只要離開這樣的環境,自己就可能會快樂。
2、壓力感。升學的學業壓力下,很多孩子會受到學業和家長期望的雙重壓力,甚至家長的期望太大讓孩子通過逃避來解決問題。
3、報復感。在被寵溺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不能面對壓力,年齡的增加并沒有帶來更多的能力提升,而是更多對父母的要求,只要沒有被滿足,就會做出不成熟的離家舉動來威脅父母。
孩子總愛離家出走,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1、和孩子做朋友
如今還有不少家長在孩子面前端著家長的架子。其實,如果放下家長架子,和孩子平等相處,彼此能推心置腹地進行交談,孩子也有可能成為你的知己,無話不談,而孩子成長中的煩惱可能就在交談中得到緩解、消除,離家出走的可能性也會減少。
2、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青春期的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復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容易有激動的情緒和沖動的行為。
養育孩子是一件漫長辛苦但又無比幸福的事情,期間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有的事情會使我們開心、激動;有的也會使我們憤怒、沖動。但是如果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進行辱罵,動手,去傷害孩子,更容易激起孩子對家長的不滿。
3、給孩子傾訴的機會
當孩子遇到挫折與困難的時候,家長應主動與孩子交流,要鼓勵孩子。如果孩子犯錯之后就打罵、諷刺挖苦,以后孩子就不敢對家長說心里話了。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卑心理加劇,自信心也逐漸削減。當內心的憂傷無處訴說,孩子就更容易對當前家庭失去希望,離家出走。
4、改變教育方式
孩子之所以會離家出走,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些父母很強勢,經常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更不懂得尊重如何尊重;有些父的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只要孩子犯了錯,就把孩子痛罵一頓,或者暴揍一頓;其實平時只要多關注一下孩子,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或許可以避免很多讓孩子出走的念頭。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