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首先一定要對孩子有耐心,當你對孩子表現出不耐煩和失望時,其實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為孩子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孩子數學不好,那么就從簡單的公式推倒開始,幫助孩子找回做數學題的自信。畫小動物畫不好,那么你不能先從涂色,臨摹開始呢?不斷的鞏固學習成果,哪怕有一點一點的進步,也要鼓勵孩子。
孩子躺平怎么辦
首先是停止焦慮。
我們越焦慮孩子就越躺平,這些躺平的孩子基本上心都是受過創傷很大的創傷,他們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如果我們焦慮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又怎么會有智慧和能力去引導孩子呢?我們唯一能能做的,就是激勵他們,讓他們看到我們的上進心,讓我們的孩子看到我們努力的樣子,讓我們的孩子看到我們為了生活變得更好而付出的艱辛,才會在無形之中影響我們的孩子,我們要記住榜樣永遠比語言更有力量。
其次是確保我們的孩子有面對未來做出選擇并承擔后果的勇氣。
孩子逐漸長大,我們不能總是親力親為了。我們得讓孩子們自己做決定,他們的選擇會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當我們的孩子做出錯誤的選擇和決定時,我們應該讓他負責,并且面對后果。
比如他不做作業就會被剝奪玩游戲的機會。如果他完成了作業,那他是不是就可以好好的痛快的玩個游戲。這個是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在現實中也就是玩游戲這招更快地見效。
這將是他朝著正確方向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我們要告訴他,他要做這個,他不要做那個。其實孩子的心思很簡單,他看重的不是人生的價值,而是以短暫的快樂。
事實上,孩子的選擇能力遠遠超出我們成年人的想象力,我們總是認為孩子還小,但是,我們想想,是不是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選擇穿什么衣服,喜歡吃什么食物,這不都是他們懂得選擇的結果嗎?
所以我們必須給孩子選擇和試錯的機會,讓他們去選擇去決定,去嘗試他們選擇帶來的美好結果,同時也讓孩子去承擔他們選擇錯誤而帶來的后果。
再次,我們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說話方式。
孩子們都希望家長把自己當成成人看,因此家長要放下架子,平等交流,不要一味的灌輸自己的觀點,多聽孩子的意見。聽到不符合心意的還得要心平氣和,末了還要避免說到最后繞到學習上。
記住只有相同頻率的才能引起共鳴。這樣我們的孩子自然才會聽。
孩子躺平不上學怎么辦
1、確定孩子不去上學的深層次原因,在家庭中尋找教養方式出現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厭學并不是一種突然發生的現象,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孩子厭學的背后,往往有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因素,比如壓力、恐懼、自卑、抵觸等。而這些心理因素,又往往與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
例如,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或者放任,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有些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或者過低,導致孩子產生焦慮或者懶惰;有些家長對孩子缺乏關注或者過度干涉,導致孩子感到被忽視或者被束縛;有些家長對孩子缺乏鼓勵或者過度批評,導致孩子感到失落或者憤怒。
因此,在幫助孩子走出厭學之前,我們要先從自身做起,檢視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合理和有效,是否能夠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和心理需求。我們要盡量避免使用暴力、威脅、貶低等方式來對待孩子,而要多使用愛、理解、尊重等方式來對待孩子。我們要盡量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和支持。
2、找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弱、不自信等原因。
其次,我們要深入了解孩子為什么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我們要注意觀察和分析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的水平。我們要幫助孩子認識到挫折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失敗是正常的,不要因為失敗而否定自己。我們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調整策略,重新嘗試。我們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讓孩子通過體育鍛煉培養堅忍不拔、不向挫折屈服的精神。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通過閱讀偉人傳記或者勵志故事,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3、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制定孩子上學的目標方案。
再次,我們要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和可行的上學目標方案。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一些短期和長期的目標,比如每天完成多少作業,每周參加多少課外活動,每月提高多少成績等。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這些目標的意義和價值,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和興趣。我們要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具體和詳細的行動計劃,比如每天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做作業,什么時候休息等。我們要與孩子一起監督和評估目標的執行情況,及時給予反饋和獎勵,鼓勵他們堅持不懈。
4、在傳遞復學信息時,避免把壓力簡單地壓在孩子身上,要準備好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
最后,我們要在傳遞復學信息時,避免把壓力簡單地壓在孩子身上。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選擇,不要強迫或者威脅他們去上學。我們要用溫暖和理解的語言和態度來溝通和交流,不要用指責或者貶低的語言和態度來對待。我們要表達出對孩子的信任和支持,不要表現出對孩子的懷疑或者失望。我們要準備好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和挑戰,不要讓孩子感到孤獨或者無助。
如何幫孩子重拾信心
1、從小目標開始
對于“習得性無助”的孩子來說,當面臨的挑戰越大,越容易“頹廢”“自暴自棄”。就如孩子自己說的“怎么學也考不上高中,那就不學了,我成績如果只差一點,努努力還可以趕上,但是差太多了,再努力也跟不上。”
因此,想讓孩子轉變,就不要聚焦在考上高中這樣的大目標上。而是立一個小目標,比如孩子說“我也想好好學習”,就從這出發,每天學多久呢?原來能夠看書20分鐘的話,我們現在可以立一個“讀書30分鐘”的小目標。
小目標要具體、也要能夠量化,而且稍微有一點挑戰,這樣,孩子更愿意去做。
2、給孩子具體方法
還是回到孩子說的那句話,“我也想好好學習,但就是學不進去”。這是孩子真實感受。為什么學不進去呢?因為缺乏方法。
那么,我們就要和孩子討論一個問題:怎么能學進去呢?比如,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手機收起來?當想玩手機的時候,站起來跳一跳等等。咱們需要找到孩子愿意做的具體方法,而不只是要求孩子做到。
3、將結果可視化
對于習得性無助的孩子,很容易忽略自己的小進步、小改變,因為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因此,定完小目標,并且給孩子討論方法之后,就需要做好關鍵一步:將結果可視化。這里有兩種可視化方案:
一個就是做記錄表,比如記錄每天小目標是不是都達到了?可以用笑臉、貼紙等等不同方式標注,完成了就標記一次,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受到原來自己是可以的。
另一個就是做能力百寶箱,在我們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會使用一些方法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即便沒有太多有意的表揚,孩子也會很有成就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