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高中生也不建議買手機,高中生基本多數孩子都不在父母的管控之下,任何事情都是自己決定,沒有人可以給建議,這個時候終于放任自由了,如果買了手機,他們就可以隨意看,隨意玩。嘗試新的事物,都是比較方便的,手機就是最好的媒介,一部手機可以讓他們達到自己的任何隨意的目的。
高中生該不該買手機
不建議給孩子買手機。原因:
1、高中生自控能力很差,如果買了手機,孩子會陷入游戲,或者玩一些短視頻。這個一旦進入,就無法自控了,也沒有辦法從中抽出身,而且會影響學習,甚至熬夜玩手機,導致睡眠不足,影響第二天的學習。
2、高中生處于心理懵懂期,這個時候沒有基本的辨別能力,好奇心強,什么東西都想看看,如果給孩子買手機了,這個時候他們到底看了什么,沒有人知道。如果誤入歧途,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3、好多孩子現在都依賴網絡搜題,遇到不會的就搜答案,也沒有思考為什么這樣做,只要把正確答案搞定,完成任務就行了。讓孩子形成了不思考,不考慮的習慣。表面上作業什么都完成的很好,一旦考試,或者問其原委,這就傻眼了。
中學生該如何使用手機
首先,以身作則。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正是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身邊的榜樣,也就是家長,老師,就成為了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想讓學生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作為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我的高中英語老師曾經分享她陪女兒的經歷,在半夜女兒下晚自習回家后,她陪伴女兒完成作業,她會選擇看一本書,或者看默劇,堅決不會在女兒面前表現出一點沉迷,這一件事讓我感觸很深。因為在高中時期,我的母親總是盯著那一塊小小的屏幕看,我的交流對象只有我自己,而我也產生了為什么你可以玩手機,而我必須面對枯燥無聊的作業的不平感。
其次,約法三章。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于手機的矛盾點就在于,孩子還想使用手機,而父母認為已經到了使用手機的最長時限了。這個時候,孩子不愿意還手機,父母往往就會采用一些強制措施了,不出意外的話,雙方的矛盾將會被激化。因此。規定每天可以使用手機的時間是有必要的,在這方便,父母也要做到言出必行,才能讓雙方都更加遵守約定。此外,還可以增加一些附加約定,例如手機的使用不可以影響成績等等。
最后,嚴格篩選。很多中學生沉迷手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機中包含的不良信息過多,如果一個不小心,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中學生就會沉迷進去,難以自拔,因此,家長在給孩子使用手機時,也要對手機的內容進行篩選。安裝綠色檢測應用,以及開啟青少年模式等等,最大程度地保護學生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家長尤為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千萬要保護好家中成年人和老人的身份信息,以防學生使用他人身份信息接觸成年人的網絡世界,解開游戲時間限制等等。
高中生迷戀手機怎么辦
1、榜樣作用
最重要的是發揮父母的榜樣作用。言傳不如身教。也就是說,家長不能迷戀手機,要從自身真正做到不迷戀手機,給孩子起到良好的正向引導,讓孩子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不依賴手機的心理暗示。
2、有效交流
家長要多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有效交流。這里說的交流,是平等的陪伴與溝通,而不是家長訓導式的,也不僅限于語言的溝通。
應盡量培養一個與孩子共同的愛好或者喜歡的休閑方式,能夠一邊陪伴孩子、一邊增進溝通交流。人具有社會屬性,有被人理解和接受的愿望。缺少了人與人的有趣交流和互動,會加深學生與手機互動的渴望。
3、合理引導
家長要合理地引導孩子使用手機。電腦、手機、互聯網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將來的生活可能越來越會借助于這些工具。我們還是應該辯證地客觀地來看待這些越來越成為生活不可或缺工具的物品。
如果將孩子完全把使用手機拒之千里之外,對學生也是不公平的,從某個角度講,這會讓孩子脫離現實的世界,即缺少了對某方面事物的認知,也缺少了與其他孩子交流的一個話題。
換個角度講,有的時候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也是高能量的,就像大禹治水需要采取疏導的方式一樣,家長也應從正向引導方面加強對孩子的影響,讓孩子能夠正確的認識手機、合理的使用手機。
4、尊重孩子
家長要尊重孩子自己的世界。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她的成長,要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讓孩子知道對他的一生負責的始終只能是他自己。要注意培養他的責任擔當意識和自立自理能力,引導他自己思考問題、理性處理問題。同時,要引導孩子結交自己的玩伴和知心朋友,讓他在現實生活中有良好的情緒宣泄和交流互動方式。
手機的存在是有利有弊的,能在孩子面前做到不玩手機的家長是極少數。所以,更多的是希望家長可以在孩子向你發出“我想你陪我玩”“我在跟你說話”的信號時,果斷放下手中的手機,認真投入地陪伴孩子,認真傾聽他們說的話。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