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跟家里孩子溝通的最佳方式就是一種平等的姿態去交流。特別是當孩子處于青春發育期的時候,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相對都比較完善了,這時候對外在的一些是是非非的認識也比較清晰了,那么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把他們當成小孩子來看待的話,那很有可能就會產生一些年齡上的所謂代溝。所以我還是覺得父母要調整角色,以朋友的姿態來跟孩子溝通。
跟小孩溝通的技巧
跟孩子溝通要有耐心,學會傾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吼叫,吼叫只會讓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當孩子關上溝通的大門時,想讓他再敞開心扉就很難了。
在語氣上要平和,不要急躁,語速不要太快。多聽孩子講。如果孩子有顧慮,要慢慢引導他(她)說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跟家長溝通。所以在幼年時期就要培養跟孩子良好的溝通習慣。在餐桌上過空閑時候多聊天,用平等的心態,而不是作為一個家長擺出長輩的姿態,更不能責備的語氣等他再大點就不會那么難溝通了。
孩子不想跟父母溝通是什么原因
第一,孩子自主性提高。
小時候孩子比較聽話,那是因為孩子還不知道一些東西,沒有形成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自己的一些想法。隨著孩子年齡逐漸的增加,他所了解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他可能逐漸的發現父母所說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正確的,而父母所說的意見與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越來越不愿意與家長溝通。
第二,孩子的隱私性提高。
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他開始意識到每個人有自己的隱私,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與父母進行溝通,進行交流。比如說孩子在學期間可能會有一些感情上面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自己在其他方面有一些想法,但是這些想法他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進行溝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她為了保持自己的隱私,就可能不太愿意跟父母溝通。
第三,父母的交流方式不合適。
有些父母在對孩子的交流過程當中,過于強調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很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在小時候孩子可能能夠接受,但是隨著孩子們長大,可能對父母的這種權威性越來越不重視,因此這種不合適的行為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青春期孩子不跟父母溝通怎么辦
青春期是孩子到成年過渡的重要時期,生理的變化,往往會對孩子產生一種“我已經是大人”的暗示,心理上渴望被肯定,被尊重,希望父母能夠把自己當成一個大人,不再是一個孩子。當父母還是把自己當孩子的情況下,往往會產生矛盾,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進而導致溝通渠道被關閉。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孩子,真正從心里把他當成一個成年人對待,擁有同樣平等的權利,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權,建立起公平交流的家庭氛圍,涉及孩子的事及時征詢他的意見,對于無重要利害關系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孩子自己解決,真正成為孩子的朋友,導師。
其次,要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適時的進行贊揚,增強孩子的自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愿意和父母交流,當然孩子犯錯時還是要嚴厲的指出,凡事就事論事,孩子自己心里也有一桿秤,會知道誰對自己好,久而久之,溝通的渠道自然被打開,關鍵還是父母要擺正心態,誠懇交流,平等對話。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