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一定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帶孩子逛一逛文化宮、博物館等,讓孩子有更多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也可以給孩子買書籍,比如世界名著等等,讓孩子能夠沉下心來讀書學習,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厭學孩子如何引導
1、了解并關注孩子的需求和困惑
與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困惑,關注他們真實的需求。了解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和選擇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給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勵
家長要給予孩子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積極的情感交流,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鼓勵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力。
3、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
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和工具。同時,也要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維護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系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家長要維護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親子關系。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和規劃,共同面對挑戰和困難。
大部分孩子厭學會有下面幾個原因
1、歸屬感:如果孩子在集體中找不到他的位置,那么他對集體就沒有依戀感。尤其是那些成績落后的孩子,得不到重視被歧視。尤其是青春期敏感、自尊心強的孩子會表現得特變明顯,而厭學就成了他們逃班集體的一個方式。
鄰居的孩子就是如此,初二了現在準備休學在家調整,因為成績實在太差門門不及格,他在成績上找不到任何的歸屬和成就感,老師也對他采取放任的態度,久而久之就不想去上學了。
2、人際關系: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有“幫派”、“團體”更有各種有色眼鏡的相處模式,孩子有可能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沒有處理好,在班上交朋友發生困難,或者因為什么事件突然特別討厭某個老師,那么厭學的情緒就會產生。
其實我們自己回想自己的中學時代,如果喜歡某個老師,那么他的課就會非常用心學,成績也不會太差。相反,對特別不喜歡的老師上課都不愛聽,更別提有什么學習的興趣了。
3、家庭原因:比如家庭關系發生變化,父母離婚,失去親人等事件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打擊,讓孩子對生活對學習甚至對人生失去了動力,孩子就有可能通過不上學來逃避現實;
還有比如家庭教養方式太過控制,過度嚴厲,當青春期自我意識萌發的時候,孩子就開始反抗,而不上學就是對家長最好的打擊。
家長如何預防孩子厭學
1、細心呵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內驅力,簡而言之,即興趣所在。但不少家長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孩子的這份寶貴興趣。例如,當孩子沉浸于閱讀時,家長可能會誤以為那是閑書而加以干涉。殊不知,閱讀正是孩子興趣的一種體現,也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的這種干預,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無法在自己熱愛的事物上專注,進而削弱其主動學習的內驅力。
濃厚的興趣如同磁石,吸引著孩子積極投入學習,不僅有助于知識的積累與智力的開發,還能培養細致的觀察力、敏銳靈活的思考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因此,家長應敏銳捕捉孩子感興趣的學科與事物,并給予全力支持、鼓勵與培養。
2、助力孩子獲取學習成就感
減少批評:頻繁的指責與批評只會疏遠親子關系,使孩子難以親近那些總是批評自己的父母,從而阻礙家長的有效幫助。
避免無效表揚:“你真棒!”、“你真厲害!”等空洞的贊美之詞,雖看似鼓勵,實則可能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過于在意外界評價,行事畏首畏尾。
更明智的做法是,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并給予具體而細致的鼓勵。例如,當孩子取得滿分成績時,家長可以這樣表揚:“你看,你每天回家認真完成作業、努力預習復習,正因為你付出了這些努力,所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你是一個具備學習能力的好孩子。”這樣的鼓勵能讓孩子明白,成果源于付出,從而逐步建立起學習的成就感,激發主動學習的內驅力。
3、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權
自主感,即孩子感知到自己能夠處理一定事務的能力,是激發內驅力的關鍵要素。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指出,孩子需要發展自主感,否則可能否定自我價值,陷入自我懷疑。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主感,家長應在孩子能力范圍內,鼓勵其自主規劃學習時間、任務,并讓孩子在自己的事情上做出決定。擁有獨立自主權的孩子,更懂得對自己負責,行事也更具積極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