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這種情況下其實媽媽要很好的和女兒去溝通,應該告訴女兒,其實媽媽也是愛你的,有的時候兩個人之間產生矛盾也是很正常的,所以你跟孩子交流的時候盡量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來對待孩子,不要總是認為自己是媽媽就要高高在上的,總是和孩子嘮嘮叨叨的,讓孩子可能會非常的煩你,這樣根本就沒有辦法好好的去交流了。
女兒老是和媽媽吵架怎么辦
1、接納孩子和自己觀念的不同。
家庭背景不同,出生的年代不同,社會環境的不同,導致了兩人不同的價值觀念。黑格爾曾說過“存在即合理!”
面對觀念的不同,作為母親并沒有權利說自己就一定是對的,女兒的一定不對。社會在發展,觀念在更新。畢竟30年前電腦還沒有普及,現在一臺手機就可以代替電腦做很多事情。
對孩子的觀念抱有興趣,接納孩子和自己的觀念不同,可以降低爭吵的頻率。
2、嘗試相信孩子,給孩子自由。
很多媽媽的控制欲來自于對孩子的不信任,她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生活的更好,生怕孩子交了不好的朋友,走了歪路。所以當孩子想要交友的時候,她們要把關,孩子想要學某個技術的時候,她們要調查。恨不得孩子的衣食住行,工作,結婚都按照自己的意思包辦下來。
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她們有自己的思想,愛好和夢想,作為母親,需要試著相信自己的女兒有自己負責和自己創造幸福的能力。
當然作為女友也需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證實,自己真的可以獨立生活!
3、對女兒像是對朋友一樣。
我們在面對自己的同事,老板和朋友的時候,往往并不會情緒化,我們不會對他們發脾氣,也不會對他們動粗。可是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往往我們會不經意地就說出了一些傷人的話,甚至是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到了他們的身上。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朋友,老板和同事面前,我們會刻意地保持邊界,不會越界。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把女兒當朋友,而不是自己是私有物品,這樣我們就會有界限,有分寸。也會試著去尊重女兒的想法。
作為母親,當我們對女兒有意見或者想要干涉她的生活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朋友,自己會怎么對她說,是直接批評她的想法不切實際,她的想法不對,還是通過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并且僅供對方參考,最終的選擇權還是在對方手上?
實際上,我們只需要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過度卷入孩子的生活,只會讓自己出力不討好。
4、巧用“沖突的5步”來軟化母女關系
溝通是一個編碼和解碼的過程。偏偏解碼的的過程在對方,我們只能掌握溝通一半的主動權。此時我們就需要認識到我們日常是如何沖突起來的。
一般沖突開始的時候雙方都抱持“我對你錯”的想法,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
比如逼婚這件事情,媽媽肯定認為30歲的女兒還不結婚是個問題,女兒有錯。而女兒同樣認為,我不將就我沒有錯,你逼婚是你不對。
之后,我們會進入“你對,我錯”。往往我們和孩子爭吵到一定程度我們就開始退縮,我們開始抱怨說:好好好,都是我的錯,你的事情我以后再也不管了!孩子有時候也會有這樣的看法:母親永遠都是正確的,我做的任何決定都得不到她的認可,我只好什么都聽她的。
當一方看到另一方退縮之后,往往就可以進入反思階段,這個階段的立場是“雙方都對,或者雙方都錯。”大家開始換位思考,也可以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嘗試去理解對方,反思自己不妥當的地方。
其實在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沖突的主題并不重要!”畢竟世間的事情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有解決之法。很多時候家庭里的一些問題是沒有解決方法的,不去理會也就不是問題了。
在這個時候我們要記住爭論對錯并不重要,母女關系才是最重要的。畢竟贏了爭吵,輸了女兒是很不劃算的一件事情。對于某些事情暫時無法達成共識也沒有關系,保持良好的關系,保持溝通比什么都重要。
女兒為什么老是和媽媽吵架
1、溝通不暢:媽媽和女兒可能在溝通方式上存在差異,導致信息的傳達不準確或不充分。這可能會引發誤解和爭吵。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加強溝通,盡量聽取彼此的意見和想法,避免過度解讀對方的言行,并以平和的態度表達自己的觀點。
2、觀念差異:媽媽和女兒的教育背景、社會經驗和文化背景可能存在差異,導致彼此的觀念和價值觀發生沖突。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應該學會尊重對方的觀點,并試圖理解對方的立場。建立一個相互尊重和包容的環境,可以幫助緩解矛盾。
3、控制欲過強:媽媽可能出于對女兒的關心和保護,過于干預女兒的事務,這會讓女兒感到束縛和無法獨立發展。另一方面,女兒可能因為渴望獨立而對母親的干預產生抵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需要明確界定自己的邊界,互相尊重彼此的空間和隱私,同時也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母親可以給予關心和支持,女兒也要學會獨立處理自己的事務。
4、情緒管理不當:情緒波動和表達方式不當可能加劇矛盾的程度。媽媽和女兒都應該學會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盡量避免沖動和激烈的言辭,而是通過冷靜地溝通和理性的思考來解決問題。
媽媽與女兒溝通的技巧
1、學會換位思考。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很多家長喜歡用訓斥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對待幼兒,這會讓孩子心里對父母產生一種距離感和恐懼感。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么會敢和爸爸媽媽進行溝通,或對爸爸媽媽提出問題呢?
2、適當放手。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也能夠以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從女兒的角度來講,隨著母親的年齡越來越大嘮叨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如果自己能夠將這種“嘮叨”,當做是母親對自己的愛和關心,并且能夠用寬容的心態去面對母親的“嘮叨”,相信母女關系不但會特別和諧,而且會更加親密。
3、尊重他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當我們必須拒絕孩子的某項要求時,至少我們要承認孩子內心的愿望,并提出這種訴求和權利。這樣,會讓孩子更好地接受我們的建議和要求。不要否定孩子的意愿和訴求,重要的是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恰當地表達,用尊重他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