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獎勵是激勵機制的一種。用好了可以起到激勵先進,鞭搭后進的作用。為此,獎勵的適時運用就顯得十分必要。
獎勵分精神的和物質的。從方式分,有口頭的,文字的。不管哪種,都是鼓勵先進。對孩子的教育,更是要以鼓勵為主,就連批評也要先鼓勵再批評。否則效果實得其反,這是由孩子的心理所決定的。因而,在獎勵時,無論實施那種,都要做到,鼓勵時不忘提出不足和新的目標。批評時不忘發現和提出他的優點和長處。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獎勵以精神為主,物質為補。重精神層面的榮譽感,輕物質層面的獲得感。不要在幼小的心靈就培養成唯利是圖小抱負,要培養孩子的榮譽感。為孩子爾后成為擔當大任的人,奠定思想基礎。
期末考試如何鼓勵孩子呢?
從孩子的心理和角度考慮,此時需要家長的關愛與呵護。其實,學習,功夫已經在平時做到了,調整心態,放松最重要。期末考試,如同平時考試一樣,不要太在意成績好與不好會咋樣。和孩子擊掌,鼓勵他細心去考,考后好好放松,陪孩子一起去看電影或開心游玩哪個地方。
事實上,一到考試,老師和學生都有壓力,都有心理負擔。雖然考的是學生,實際上考的是老師,是老師的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因此,家長即使不給孩子任何提醒,老師也會讓學生有緊張和壓迫感。
不過,家長在學生重要的收獲季節,不可能保持沉默。總會表現出特別的關心和叮囑。如果家長不計后果,想到說出,就有可能增加孩子心理負擔,起副作用。
首先,家長不可給孩子定指標。讓孩子誤認為父母心里只有成績,沒有自己,再說,定指標極易增大孩子壓力,影響復習和考試情緒
其次家長不要許諾以成績名次交換物質獎勵。不少家長善用此法,希望用物質刺激孩子學習積極性。這種許諾在孩子看來就是壓力,家長不要拿這個當誘餌,讓孩子徒增壓力。
最后家長不要有盲目攀比心理,拿孩子和其他孩子作對比,每個孩子智力和能力總有差別,不可能都處于同一水平,家長應該知道,沒有可比性的對比,更傷害孩子心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