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一直都在給孩子傳遞一種信念,那就是要孩子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但是很多家長只會這樣對孩子強調,卻不能真正的去理解學習方法的重要性。那么我們就圍繞這個問題來詳細的了解這個問題吧。
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更為重要。
2、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有位注明的生理學家貝爾納曾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
3、這是孩子學習特點的需要。我們都知道,升上初中后,功課越來越多,學習難度越來越大。原來在小學主要是學習語文和數學兩門功課,上了初中,要增加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數學還有代數和幾何之分,學習難度越來越大,如果不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難以把學習搞好。
如何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
1、良好的學習方法是:課前預習閱讀。
預習課文時,要準備一張紙、一支筆,將課本中的關鍵詞語、產生的疑問和需要思考的問題隨手記下,對定義、公理、公式、法則等,可以在紙上進行簡單的復述,推理。重點知識可在課本上批、劃、圈、點。這樣做,不但有助于理解課文,還能幫助我們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有重點地聽講。
2、敢于猜想也是良好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發明創造,往往是從猜想開始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孩子們從小就要養成敢于猜想的習慣,遇到陌生的問題情境,要善于進行類比、轉化、歸納,大膽地猜想,再設法對猜想進行驗證,不對的話,再次猜想,再驗證。學會在對錯誤的不斷改正中,尋找正確的答案。
3、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
有的孩子在聽課,往往忽視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這是錯誤的,開頭往往寥寥數語,但卻是全堂講課的綱。只要抓住這個綱去聽課,下面的內容才會眉目清楚。結尾的話雖也不多,但卻是對一節課精要的提煉和復習提示。同時還要注意老師反復強調的部分。
4、理解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學習就要腳踏實地。
扎扎實實才能學到東西,有些東西只有背下來才算是真正學會了,否則看著很熟悉,一考試就很容易出錯,尤其是易混淆的概念。
學東西光會背也不夠,因為學東西最重要的就是動腦思考,理解的知識才能會用,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要學會一些做題思路,自學能力在什么時候都很關鍵。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次學知識最好都要讓自己有一個新的認識和理解。
寶寶不愛學習怎么辦?寶寶不愛學習是令不少父母頭疼的問題,沒有天生就愛學習的孩子,正確的家庭教育則可以幫助寶寶愛上學習。
寶寶不愛學習怎么辦
小孩子不想上學其實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可以和寶寶談心,或者做一些可以培養學習興趣的親子活動。
第一、你可以先表示理解孩子,告訴他,媽媽知道你上學累,就像媽媽上班一樣,也很累,可是雖然累,但媽媽上班卻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認識了很多朋友,就像你一樣,你在學校,不一樣學到很多知識,認識了很多朋友嘛,難道你想和他們分開嘛!
第二、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現在放棄上學的話,那你就要像很多人那樣被迫辛苦工作,沒有選擇的余地。而如果你好好上學的話,以后可能就會建造高樓大廈,甚至可以發明很多現在都沒有東西,你愿意選擇那種生活方式呢?
第三、家長也要鼓勵孩子,幫他樹立學習的信心與興趣,比如他學習進步了,你可以夸獎他,也可以送他小禮物,表示對他的鼓勵。但是一定不能用你考試多少分,我就給你買什么東西的方式來激勵孩子,這樣會讓他應該好好學習的本質工作變成一種任務,被動的學習。
第四、可以帶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比如帶他出去玩,去游樂場。然后在玩的過程中,可以問一些他回答不上來的問題,然后給他講解,讓他自主的意識到上學的好處。
第五、嚴禁以打罵孩子,吼叫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要學會與孩子相互理解,溝通,這樣才能真正幫到孩子。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不少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脾氣越來越倔強,非常執著,有時候好像故意和你唱反調,那么兩歲半的孩子脾氣特別犟應該怎么對待呢?
兩歲半的孩子脾氣特別犟應該怎么對待
1、哭鬧多是因為“挫敗感”——媽媽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如果這時候一味地責備孩子,以暴制暴,非但不會讓孩子屈服,還會讓沒面子的孩子變本加厲,硬剛到底。這時需要父母控制住脾氣,體諒孩子的挫折感,允許他們發泄哭鬧,安撫他們。對于孩子來說,雖然他們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父母依然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仍然是愛自己的。
2、轉移關注點和改變場地
脾氣也發了,也嘮叨了好多遍,孩子依舊哭鬧不聽話怎么辦?最好的辦法是轉移注意力。哪怕是安靜一會,晾他一會也比對他大吼大叫要強。常被一些談話吸引是兩歲多孩子的特點。
比如孩子不肯穿衣服,不要大吼大叫,只需要跟他說說話轉移注意力,就能順利穿衣服。離開哭鬧的地方也是個辦法,如果孩子在超市里哭鬧,就趕快轉移地點,注意力轉移了,情緒就好了。這一招我常常對我兩歲多的兒子用,可以說很有效,有這個煩惱的父母不妨多多使用。
3、對話時不要留余地
如果你覺得應該實行家庭民主,于是凡是都跟孩子用商量的語氣,很快你就會發現,對于一個處于“叛逆期”的孩子,過分的民主就是給自己挖坑。比如當你跟孩子說:“我們十分鐘以后關掉電視好不好?”“太晚了我們睡覺好不好”“沒有酸奶了喝牛奶行不行”,孩子一般情況下都會說“不,不要”。
4、家長用平等語氣來和孩子對話
處在“執拗敏感期”的孩子,是最不吃父母威嚴這一套,你越兇,他越反抗,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所以這樣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平等對話,有什么事的時候,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平視。
同時也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是明白他什么想法的,這樣遇到問題,他也愿意和你說,聽得進你說的話。
5、立明確的底線,教導孩子要學會理性
倔強和任性只有一線之隔,家長只有樹立好明確的底線,才不會讓孩子變得任性。比如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亂灑,或者不好好吃飯,這個時候家長不用追著孩子喂,也不用訓斥他,而是溫柔且堅定的告訴他,如果現在不好好吃飯,那么一會兒餓了就不要吃。
如果孩子不聽,那么就要堅決執行你剛剛說的話,不管他哭也好,鬧也罷,在下個飯點之前,什么東西都不能給孩子吃。孩子知道餓是什么滋味,就得到了教訓,再犯的可能性會大大下降。
我們都知道四歲是孩子的叛逆期,但是同樣有很多家長不知道四歲叛逆期的表現,那么今天我們就四歲叛逆期的表現問題來詳細具體的聊一聊關于四歲叛逆期具體事宜吧。
四歲叛逆期的表現
喜歡自己動手
當孩子三、四歲的時候,由于自我意識的出現,他們會非常渴望“獨立”,所以他們喜歡自己做很多事情。比如摘菜的時候,父母把菜放在碗里給孩子吃,孩子卻不想吃,想自己吃。即使拿著勺子很困難,他們堅持自己端盤子,結果是桌子臟了。
越來越大的脾氣。
在這個階段,父母會明顯感覺到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曾經多么乖、多么討人喜歡,現在多么煩惱、多么痛苦。嬰兒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經常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大人不滿意或試圖阻止,可能會引起孩子的“憤怒”。
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隨自己的不滿。用你的思想行動。面對孩子可愛的臉,父母和媽媽通常打罵不罵,相當刁鉆和無奈。
孩子四歲叛逆期應該怎么教育
可以先對孩子進行安撫,在進行溝通。
在要求孩子按規定時間作息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孩子哭鬧、不配合的情況。此時,父母需要安撫孩子的情緒,才可以考慮與孩子溝通。對于經常哭鬧的孩子,家長應該這樣做: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拿出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在遠處給孩子看一個小物體、小動物等,如果孩子跟著家長的引導看過去,但是沒有小動物,家長可以說出小動物去了哪里等等。
孩子對小動物的喜愛是一種天性,這種方法基本可以奏效。
鼓勵孩子培養照顧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他們會傾向于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家長可鼓勵孩子培養自我照顧的能力。孩子在這個時期,如果給他足夠的鼓勵和認可,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獨立。雖然孩子們一開始可能做得不好,但遲早他們會做得很好。同時,父母不應該忘記給孩子適當的表揚。
出于第一個叛逆期的四歲孩子,總是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讓父母心情煩悶。但是身為父母,我們要清楚四歲叛逆期的表現具體是什么,要根據這些表現對孩子進行具體的教育。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一般會經歷三次不同程度的叛逆,四歲是男孩女孩經歷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階段,家長在教育四歲男孩的時候要細心、耐心,保證不傷害孩子的自尊的前提下來幫助孩子。那么四歲男孩特別叛逆怎么辦呢?
四歲男孩特別叛逆怎么辦
角色扮演。
簡單的親子游戲幫助孩子了解該做什么。你可以假裝自己是一個拖沓、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孩子扮演媽媽或者爸爸的角色,看看他是怎么對待你的。有些孩子會像你平常對待你那樣對待你,有些孩子會像他們期望你對待他那樣對待你。你需要仔細觀察。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明白叛逆是不是正確的行為。
我們可以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四歲男孩因為情緒不穩定而非常容易叛逆。所以,當你的孩子叛逆,發脾氣,或有其他不愉快的時刻,你可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雖然孩子們情緒不穩定,但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
我們要放下家長的架子,與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
有些父母為了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的形象和威望,總是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孩子處于非常緊張的家庭氛圍中。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距離,溝通自然困難。在一個沒有親子溝通的家庭中,這種氛圍就會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危機的導火索。
作為父母,你不能把自己在家庭中的“父母”角色太當真。“父母”意味著你有經驗和威望。作為一個孩子,你必須按照父母說的去做,你不能違背父母的意愿。但事實并非如此。一項調查顯示,父母和孩子一起探索問題,學習知識,互相交流,可以使孩子更加開朗和自信。
四歲男孩特別叛逆是什么原因
四歲男孩在這個時期有自己的主見了。
比如起床的時候,孩子那天特別想穿粉紅色的衣服,但是父母卻給孩子帶了另一件衣服。說到穿衣,孩子不愿意穿。但是,因為孩子太小,表達不清楚,有時父母著急,處于“一點就找”的狀態,甚至把怒氣發泄在孩子身上,這難免會讓孩子生氣。
家長或長輩的溺愛。
一些不聽話的孩子,并不是從始至終一直不聽話,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溺愛,導致孩子自我中心意識強烈,孩子逐漸在這種環境中形成了“我行我素”的行為意識。
很多家長在對四歲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寵溺的,因為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就會對孩子的一些要求進行無條件滿足,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很難能培養出好孩子,那么四歲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呢?
四歲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
對于四歲的孩子,家長就要把握好和小孩交流的方式,這時候家長不要以過來人的身份去和小孩說話,而是家長需要以一個相對包容和平等的方式去和溝通。
包容是指家長能夠理解和寬容小孩的一些無傷大雅的過失,而平等則是指認同小孩對于事物的處理方式并不都是不好的。
家長要對四歲的孩子進行鼓勵,去讓孩子進行嘗試。而且對于孩子的每一次嘗試,每一次努力家長都要注意多鼓勵,不論嘗試的結果如何。鼓勵可以幫助四歲的孩子建立自信心,有助于孩子專心投入某項活動中。
四歲孩子年齡還小,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不喜歡埋頭到書本當中。這個時候如果有家長陪同閱讀,生動描繪童話書以及歷史故事,就會讓四歲的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
還有家長要注意四歲的孩子的情緒變化,這時候孩子的情緒往往是多變的,遇到大人的呵責會害怕大哭,性格倔強的孩子犯錯也會拒不認錯,叛逆的孩子即使錯了也會繼續錯下去,所以這時候家長就要在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教育孩子。
四歲的孩子往往會自言自語,了解有關孩子心理發展知識的父母都知道,這種自言自語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這種現象又被稱為“自我中心言語”,是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引導說話,進而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歲的孩子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一句話、一張圖片、外界一點點新鮮的刺激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興趣改變得快、耐性及堅持性差等習慣。
再說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不僅需要有聰明才智,還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家長培養四歲的孩子克服困難、堅持努力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孩子才四歲半,還是很小的年齡段,這時候是很活潑愛動的,但是往往也會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有時候那一點點的動靜就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一心二用,就很難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那么四歲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呢?
四歲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
1、把控住時間
當四歲半孩子做一件事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要求他在這個時間內做完一件事或者是堅持一件事,只有過了規定的時間才可以干其他的事。而且還要告訴他,如果在這期間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增加時間。
2、耐心引導
如果四歲半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那家長不可打罵孩子,也不要過于的責備;應該耐心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到正確的事情上,比如吃飯。
3、進行鍛煉
對于孩子在四歲半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那就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游戲或訓練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坐下來讀書、寫作業等。這樣就能可以很好地提高注意力,也可以讓孩子玩積木、繪畫、聽音樂等,同樣也可以鍛煉孩子的注意力。
4、營造安靜的氛圍
若想要四歲半的孩子能夠好好做一件事,那么給他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讓其他的東西影響到孩子,自然而然他就會更加的集中做一件事,而且要給他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而不是他的玩具室,否則就算沒有聲音影響到孩子,他也會被那些玩具吸引住。
5、培養孩子的興趣
當孩子在活動中出現樂趣成就感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讓他專注于這件事情,這就能讓孩子的注意力很好的集中。所以家長在平時應該多培養孩子的興趣,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應該多做一些讓他感興趣的事情,而不是家長的一直嘮叨和指責。
6、引導孩子關注周圍事物
對于孩子在四歲半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調動孩子的參與感,不要讓孩子像個木頭人一樣任憑大人伺候。家長要善用孩子的優點,孩子語言少,可能是視覺識別能力強,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卡片,讓孩子練習配對。
若是孩子觸覺敏感,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觸摸冰冷、溫暖的水流或其他物品來刺激孩子的知覺,讓孩子在感知中了解周圍世界,去關注外界。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于世界充滿了好奇,并且隨著身體的發育也有了能夠探索世界的能力,孩子遵從自己的天性行事,但是這也給家長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家長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有意識的控制自己,那么四歲半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呢?
四歲半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
1、性格培養
四歲孩子進幼兒園后,家長們就發現孩子性格上的差異。孩子在幼兒園調皮搗蛋不聽話,家長不能直面的批評孩子,應選擇先褒后貶,這樣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夸獎了,心里很高興,下次到幼兒園,家長將發現孩子確實比之前乖了。家長還應多帶孩子跟同齡的小朋友玩耍,讓孩子懂得如何與他人接觸,分享。
2、不要嫌煩
父母一定要接受孩子這階段的多話現象。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應為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范,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眾。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欲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制造些愉快氣氛。
3、經常與孩子溝通
了解我們孩子的真實想法,避免父母的想象與我們孩子的真實意圖不同。其次,我們父母也必須注意與孩子溝通語言的技巧。語言不是簡單的單詞、聲音,也不是單詞和聲音的組合。一種眼神,一種行動,甚至一種表情,都可以成為一種語言,表達你的思想,傳達雙方的感情。
4、制定規則
可以針對他們最令人頭疼的行為表現,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說話粗魯無禮啦,制定一份規則清單。一旦孩子違規時,立即貫徹行為后果。
5、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想讓孩子改掉什么樣的壞習慣,首先家長需要自己先改正,所以作為家長需要以身作則,規避自己的不良習慣,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6、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7、責任感的培養
可以從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有些父母有個誤區,認為孩子幫忙會越幫越忙,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父母們一定要明白,讓孩子幫忙不是你做不好,而是利用這個機會鍛煉孩子的責任感。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孩子就是整個家庭的希望。為人父母寄予孩子厚望,希望自家孩子聰明好學,學有所成。然而,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總時不時會有厭學的情況發現,家長深有感觸。針對六歲孩子厭學此類現象,請家長們不管有多忙,都要看看這篇文章。
六歲孩子厭學的原因
1、對孩子過度嚴格要求。很多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苛責孩子,這是極大的錯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必須要知道。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會覺得父母在針對自己。
2、對孩子過分嬌寵溺愛。不嚴格的時候就放縱,這是很多父母的問題,收放有度,原則和底線要建立起來。否則,孩子不知道分寸,沒有邊界意識,一旦有什么不滿意就會懷疑人生。
3、對孩子過多擔憂恐慌。“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僅害了孩子,更害了孩子的孩子。父母的情緒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這種不安全感往往造成孩子的逃避現實的心理。
4、對孩子過早施加壓力。人生規劃可以有,但是不能過早的去給孩子加框,早教班、興趣班各種課程搞得孩子精疲力盡,一切都是因為想要優于別人。這種不適合年齡的壓力必然會在某個時刻壓垮了孩子。
六歲孩子厭學該怎么辦
1、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如可以從最新的電視劇或者動畫片開始引申,引申到所要學習的知識點,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2、采取獎勵機制。
現在的孩子都沉迷游戲,可以制定計劃,進行獎懲。比如,做完并做好幾頁習題,可以打游戲。(同時要和孩子講清楚,這是雙贏的一個方法,既能學到知識,還能滿足玩兒游戲的想法)
3、家長陪伴。
極少有孩子會自覺的去學習,尤其是六歲這樣的年紀。所以,想要孩子愛學習,家長必定要輔助。可以陪孩子讀書,帶著孩子認字,可以做簡單的10以內的數學加減,可以進行基礎的英語對話練習。在家長的陪伴下,讓孩子逐漸愛上學習。
4、榜樣作用。
需要父母在閑暇時間陪同孩子一起看書,學習,并且要發揮榜樣作用,在孩子學習時不看手機等。
5、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針對厭學學生好勝心強和意志力弱的特點,要特別注意啟發他們的自覺、自制,培養其自立、自律、自強的能力,指導他們制訂計劃,引導他們為實現目標而腳踏實地地行動并形成習慣,及時反饋,賦予責任,強化動機,是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厭學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