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8
細節決定成敗。粗心馬虎雖然是學習上的大問題,但這種問題其實大都和細節被忽視有關。
孩子考試粗心出錯,我們一要引導孩子認真書寫,避免因為字跡潦草而出差錯問題的發生;二要引導孩子每次要認真讀題和審題,想清楚再寫,避免因為急躁而出差錯;三是做完題目之后要認真檢查,而且是從頭按照順序、一個不落地進行檢查。
孩子每次考試都粗心出錯怎么辦?具體做法如下:
1.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在安靜的環境中,人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更專注。孩子的學習更是如此。孩子在寫作業時,父母要么陪著在一旁叨叨念,要么在一邊忙自己的事兒,孩子因為好奇心的驅使,都無法讓自己沉下心來。另外,也會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獨立寫作業時,一會送水果,一會送水杯,干擾了孩子的注意力。這些都是構成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影響因素。因此,在孩子有能力自己完成作業的情況下,給自己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很重要。
2.訓練孩子的審題能力
02-16 閱讀全文>
粗心是很多孩子都有的問題,即使是成績很優秀的學生也不能避免,但是無可厚非的會讓家長們很煩惱。畢竟孩子考試總是粗心大意,那么就意味著總是丟分在小細節上,有時可能看錯了數字,或者答案填錯了位置。
孩子考試總是粗心大意怎么辦
一、慢慢讀題
當孩子拿到試卷后,讀題速度要慢,尤其是題目較長時,更要慢讀,細細讀,一邊讀,一邊思考,同時把重要的信息記錄下來。比如,把已知的數據標示在題目的圖上。
切記,題目沒有讀完,不能妄下結論。這樣一遍讀下來,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確進入自己的腦海,做題就能正確運用所有的已知條件啦,那么就能有效解決孩子考試總是粗心大意的問題。
二、演算工整
12-13 閱讀全文>
很多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適應考試,因此在測試的過程中總是漏洞百出,其中最普遍的錯誤原因就是粗心大意,這樣的習慣不止不應該出現在考試中,也要在生活中去盡力的改正,作為家長也要時刻監督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認真的習慣。
一年級孩子考試粗心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自查習慣。為了降低孩子考試粗心馬虎的發生幾率,家長要從孩子上一年級起就引導其養成自查的習慣,也就是說,孩子必須自己檢查已做題目的準確率。為了幫助孩子更加有效地發現錯誤,家長要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進行自查,尤其要提醒孩子先審題再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2、引導孩子注意認真審題。一年級孩子通常讀一遍題目就開始做題,有的孩子可能連題意都沒有理解,就憑著自己的感覺做題。引導孩子注意認真審題,尤其要做到這三點:家長要提醒孩子做題不用心急;引導孩子在關鍵的字詞上做記號;要引導孩子分析題意,找到題目需要考查的知識點,再用與之匹配的知識點進行作答。
3、引導孩子建立做事目標。一年級孩子往往缺少做事目標的意識,而目標感的建立,必須要由家長來引導孩子找到,每一件事,什么時間做,需要結合生活作息時間表定格下來。當孩子在規定的時間知道做什么事,算是初步建立起目標感了。
4、每天讓孩子堅持看書。剛開始讀的很慢,慢慢的越來越快。看書可以不但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在涵養,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讓她逐行指讀,不漏行,就像做試卷不漏題一樣。
12-08 閱讀全文>
孩子考試粗心漏做題是非常遺憾的,有人會說,試卷上就那么些題,怎么會漏做,但就是會有孩子會漏做題,因為孩子比較粗心,也可能是對考試不上心,把題漏掉了,那么,孩子粗心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孩子考試粗心漏做題怎么辦
粗心馬虎是當下孩子的通病,對孩子的學習影響也很大。
之所以有那么多孩子因為粗心馬虎而丟分,而且一丟再丟,不是馬虎難以改變,而是他們輕視了粗心馬虎的頑固性。
事實上粗心大意帶來的后果不可小視,父母要重視起來。
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來說,如果總是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經常隨意丟分,那么孩子從低年級開始背著成績不好的包袱一直到高年級。孩子可能會厭學,也因此影響到將來的升學、工作就業等。
07-01 閱讀全文>
孩子考試粗心大意,總是在一些不該出錯的地方上出錯,明明都會,細心一點就能避免的錯誤,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這樣的孩子成績一般都不會太好,家長到底該怎么辦呢?
孩子考試粗心大意怎么辦
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來說,如果總是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經常隨意丟分,那么孩子從低年級開始背著成績不好的包袱一直到高年級。孩子可能會厭學,也因此影響到將來的升學、工作就業等。
而且在生活中的粗心也會讓生活變得混亂,在身體上也會來帶影響,比如平時運動鍛煉不認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馬馬虎虎過關,對自己沒有嚴格要求。
粗心、馬虎之所以那么難以改變,就是因為我們忽略了造成馬虎的原因,沒有從根源上去改變。
把孩子錯的題找出來,讓他一邊做一邊把思考過程說出來。這一過程叫做出聲思維。認知心理學認為,出聲思維能降低信息加工速度。這是心理學家鄧克爾在1945年提出的認知方法。這個法子對改善沖動型的認知模式有奇效。而且家長也可以通過出聲思維來掌握孩子思維的全過程。
07-01 閱讀全文>
孩子很多時候不是考試成績不好,而是面對考試的壓力過于緊張導致的失誤,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方法,讓孩子們提高應對考試的抗壓能力,這樣才有利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第一,要端正孩子對考試目的認識
要端正孩子對考試目的的認識,家長首先要正確認識考試的目的。不要每次都把分數看的太重了。孩子沒有考好,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從中發現孩子的不足。考試只是對一段時間內學習狀況的一次檢測,檢測孩子知識掌握得怎么樣。對于做錯的題目,經過老師講解和訂正后,以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二,給孩子合理的期待
父母不要給孩子過高的期待。雖然父母都希望孩子望子成龍,但是如果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待,給孩子的壓力就會很大。他們擔心自己如果沒有考好的話,會給父母丟臉。因此,孩子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水平,在孩子現有的水平上給孩子多一點點期待就行。比如孩子上一次的語文成績考了80分,那么這次給孩子的期待可以是83分。讓孩子知道,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就是好的。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僅僅看到孩子的分數。
第三,考試前放松,去鍛煉
02-16 閱讀全文>
1、平時做作業限定時間
有些孩子平時做題不緊不慢,沒有時間觀念。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逐漸養成做題不緊不慢的性格。所以,在孩子日常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嘗試給孩子設定一個時間,可以用沙漏或者番茄鐘給孩子定時,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律,更加注重時間的重要性。
2、注重各方面能力的訓練
對于計算慢、寫字慢、閱讀有問題的孩子。計算能力不足,平時要多進行限時計算的練習。寫字速度慢,先弄清楚孩子為什么寫的慢,然后逐步加快即可。閱讀速度慢,平時多朗誦,多讀適中篇幅的一些文章或題目,逐漸加長即可。
3、培養良好的做題習慣
做題時要講究一看二想三動四回顧。平時就多提醒孩子先看清題意,再思考所用的方法,然后才動手,最后檢查。并且做題要有一定的順序性,做一道題目時如果有多個步驟注意一步一步分步完成,盡量按照題目的順序做,避免一道題目做一半跳下一題。
02-16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