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
孩子的叛逆問題是很多家長都為之頭疼的一件事,甚至不少的家長和孩子之間發(fā)生過爭執(zhí),導致家庭氛圍十分的緊張。硬碰硬的教育方式并不能解決問題,作為家長當發(fā)現孩子有逆反心理的表現時,要學會控制情緒,避免嘮叨說教。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現
表現1:孩子會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常與父母不一致,而且不愿意與父母溝通自己的表現、行為和想法,更愿意與伙伴交往,而拒絕與父母交流,父母經常無法了解自己孩子內心的需求和想法,也無法指揮孩子去做父母希望的事情,不能達到父母的目標和目的。
表現2:脾氣暴躁、做事沖動草率不顧后果,更有甚者最后發(fā)展為厭學,具有暴力傾向,不加干預逐漸發(fā)展成為社會邊緣人。
表現3:出現成人感,由此而增強了少年的獨立意識。如他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否則心理便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愿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
青少年逆反心理家長怎么應對
05-30 閱讀全文>
1、否定性。對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無端否定。
2、評判性。(1)評判學校和老師,評判老師的教學和行為。由于對學校部分老師的不認同和抵制,對老師所教的學科與相關科目學習出現滑坡情況;(2)評判社會,對社會負面情況不接受和不理解。
3、對抗性對父母十分冷淡,關系距離加大。認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我的現實生活標準,實施消極抵制、明顯對抗;不接受傾向明顯,甚至公開敵對;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偏偏不作,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冷漠性。對抗造成與父母關系惡化,對父母對我的不尊重行為產生厭惡和反感產生關系情感的冷漠情況和行為上的違拗性。面對父母傷心的眼淚不可以使他們動情。
5、階段性。(1)青少年的叛逆體現出一定的階段性,主要體現在心理認知能力和生物性適應能力增加階段;心理認知能力上升,評判能力和世界觀開始形成。他們不再盲從權威,對權威的代表,教師、家長開始置疑。叛逆行為表現開始;(2)世界觀的初步形成表現為對自我評判結果的維護,維護判斷就是維護自我,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尊心的表現。叛逆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觀的初步形成階段出現。
青少年有逆反心理怎么辦
01-19 閱讀全文>
青少年在成長的時期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是家長可能也并不是很了解,這樣就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影響。還有就是家長要多了解孩子的內心的想法,才能知道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那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表現是什么呢?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表現是什么
1、樂觀
我們也知道:情緒愉快就是表示心理健康。樂觀的人,對任何事物都積極進取,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畏懼,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適應,而不會長期沉陷于憂愁苦悶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緒經常郁悶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緒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2、與年齡相符
人的行為是隨著身心的發(fā)育而變化的,因為各種年齡的人,在想法、興趣、行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應是精力充沛,活躍好動。而少年老成的學生,從心理衛(wèi)生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是不大健康的。
11-29 閱讀全文>
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是家長不能忽視的問題,因為他們在這時候就會出現厭學情緒,從未也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所以我們做家長的還是需要多多關注孩子,與孩子進行交心式溝通,那么現在青少年心理扭曲的表現有什么呢?
青少年心理扭曲的表現
1、不良的行為習慣:青春期的青少年可能會因為從眾心理、好奇心較重等原因,嘗試一些不好的行為,因此青春期心理扭曲可能有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問題,家長還是需要引起重視的。
2、過度焦慮:如對于目前的狀態(tài)以及未來的生活充滿不安,對于未知事物的變化產生過度不必要的擔憂。但在行為上又疲于改變,導致焦慮問題惡性循環(huán),從而加重扭曲心理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3、貶低、妒嫉他人:這樣心理有所扭曲的孩子常常會貶低、妒嫉他人,如可能為鄰桌受到老師表揚而咬牙切齒,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他們?yōu)闇p輕自己因自卑而產生心理壓力,所設計的宣泄情緒的渠道,盡管這往往并不奏效。
青少年心理扭曲家長應該怎么辦
11-28 閱讀全文>
很多青少年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也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尤其是在青春期表現的更為突出。所以,這也就需要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情況,多多進行溝通和交心,才能及時對孩子進行了解,那么青少年心理問題有哪些表現呢?
青少年心理問題有哪些表現
1、厭學:由學業(yè)帶來的心理壓力大,表現為厭學、怕學、做作業(yè)拖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易怒易暴、以及對家長與老師談論學習問題表現出煩躁的情緒,同時也是伴隨著回避的行為。
2、心理不平衡:這樣的青少年,也就是當他人比自己強或獲得了高于自己的榮譽后,總感到不平。其中,學習壓力也就是當前中學生存在的最嚴重的心理問題,也就會耽誤孩子的成績,導致其波動也是很大。
3、逆反:不少青少年由于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以及老師的批評教育。于是他們懷疑一切、目空一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
青少年心理問題怎么疏導
11-28 閱讀全文>
青少年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這個年紀的孩子本應該是陽光的,但是由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滿情緒,一直沒有發(fā)泄出來,最后導致孩子壓抑著自己,而出現心理問題,那么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有哪些呢?
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1、惡劣的人際關系:青少年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和父母、老師、同伴之間的關系,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就可以反映出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
2、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樂于和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與共享,理解并且尊重他人,待人慷慨友善,很容易就被別人理解和接受。
3、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一般是沒有融洽的人際關系,很多時候因為個人心理不健康原因,不能和人合作,對人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總是與其他人格格不入。
青少年心理不健康家長如何配合
06-14 閱讀全文>
孩子的叛逆問題一直都是家長之間討論的熱門話題,很多家長也為此感到十分的頭疼,不知道該怎么去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其實想要平穩(wěn)的度過這段時期,第一步應該弄清楚孩子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這樣才能針對性的去制定教育策略。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
原因一:當某件事被禁止時,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尤其是在家長只作出禁止又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秘色彩極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原因二:青少年不僅會采取行動來適應社會規(guī)范,他更希望社會承認他的價值和地位。因此往往會表現得偏執(zhí),愛表現自己,有意采取與其他人不同的態(tài)度和行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原因三:有些家長凡事不跟孩子溝通,覺得孩子既然是自己生的,就要無條件的聽自己的話,用粗暴命令式的語氣使孩子屈服,不給孩子任何自主空間,這樣孩子就會對家長的教育方式產生極大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因此出現產生逆反心理。
原因四:心理方面的不成熟是導致青少年叛逆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心理上青少年的成熟滯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認知發(fā)展中,由于閱歷和經驗方面的各種補助,認識是不牢固的、容易動搖的。
05-30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