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
孩子生長環境對他們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時候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即使在孩子成年之后也會對他們產生影響。例如父母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充滿愛與尊重的家庭氛圍,那么還孩子就會形成健康的性格,如果發現女兒討厭原生家庭,那么家長應該先反思一下自己。
女兒討厭原生家庭的心理
首先是孩子的攀比心理,當面對別人的父母多么漂亮帥氣,多么有能力,多么能干,當某個父母有個很突出的方面,孩子也總會拿自己的父母去比較。
其次是因為孩子的自我覺醒,隨著孩子上學,接觸各種各樣的團體,有了自己的社交圈,見識了一些開明思想先進的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父母做法太老派,思想太落后,然后就有了嫌棄原生家庭的想法。
再次有可能是因為虛榮心作祟,孩子的攀比心造就了虛榮心,他們會變得物質,會因為某個同學的一句話,對某個東西非常渴望,當虛榮心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失望的心理。
最后就有可能是因為家庭關系不和諧導致的,如果在家里父母經常吵架,甚至當著孩子的面打架,在平時也會因為孩子犯錯而責怪孩子,那么他們就有可能會想要逃離當前的環境,逃避現實。
01-05 閱讀全文>
孩子在未成年前心智發育不太成熟,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注意力很難一直集中在學習上。說到底,其實討厭寫作業是大多數孩子的通病。對于孩子討厭寫作業,家長沒有必要過分焦慮,只要合理的引導和耐心的教育,孩子討厭寫作業的情況才可以獲得好轉。
孩子討厭寫作業的心理
1、家里的環境不利于寫作業。孩子討厭寫作業,有的家庭沒有給孩子準備專門用來學習和寫作業的空間,孩子有時候在餐桌上,有時候在茶幾上,有時候在凳子上。有時候,孩子寫作業的光線也不好,這些很容易讓孩子感覺不舒服,堅持不了太長時間。
2、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尤其是一些學習成績落后的孩子,他們可能在學校沒有認真聽講或者沒有聽懂,如果作業難度再大一點,那么他們完成起來是很困難的。有的孩子不知道向大人求助,只是對著題目發愁,坐在那里難受,或者哼哼唧唧。
3、任務管理和時間管理能力欠缺。相信大多數的孩子剛開始是很樂意寫作業的,完成作業之后的成就感或者被老師和家長表揚的滿足感都是孩子想要體會的。但是由于孩子在管理自己的作業和時間方面沒有方法,會導致他們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很多挫敗感,從而讓他們反感寫作業。
4、本身比較貪玩,自覺性差。寫作業是一件耗費體力和腦力的事情,還需要有意志力的支持。相對于寫作業,娛樂、玩耍自然輕松多了。自覺性差、毅力不強的孩子會本能地排斥寫作業。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缺少父母有效的幫助和引導,孩子是很難自己好好寫作業的。
04-27 閱讀全文>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親媽媽,遠爸爸”行為也都已經是很多家庭中出現的正常現象了。但是也會因為某些原因,有兒子討厭爸爸的行為或心理,這時就需要媽媽對自己兒子做好引導,讓爸爸也多多參與孩子的生活。
兒子討厭爸爸的心理
由于爸爸媽媽的家庭分工的不同,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的缺位,會造成和孩子變得生疏,有隔閡。再加上孩子父親所存在的一些個人問題,影響了孩子對爸爸的認知,就會讓孩子不喜歡,甚至討厭自己的父親。據我的觀察和了解,主要有以下三點:
1、極少參與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有的孩子雖然小,卻心思細膩,誰對他好,誰對他付出了多少,他不但懂,而且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就算媽媽比爸爸嚴厲,可孩子還是喜歡親近媽媽,而不喜歡爸爸。
2、對孩子無原則的嚴厲
12-07 閱讀全文>
孩子應該怎么教育才好,一直是家長乃至社會都很關注的話題。這是因為還有許多家庭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從而通過打罵等家庭暴力的方式,去約束孩子。這會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心理影響,性格也會有所缺陷。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1、產生自卑的心理
如果孩子經常遭受家庭暴力,就會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在這之后父母不僅不會認錯,還會讓孩子認錯,所以他從心底就會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
因為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強的,如果一直經受長時間的家庭暴力的話,他的自尊心就會一點一點的被磨滅,致使產生自卑的性格。
2、變得懦弱
12-03 閱讀全文>
對于自己女兒出現叛逆的情況,做家長的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培養,讓孩子能夠與其爸媽進行訴說,這樣也是有利于我們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不能讓孩子產生不想回家的想法,那么女兒叛逆不回家的心理是什么呢?
女兒叛逆不回家的心理
1、孩子自身原因
孩子上初中后,最明顯的變化是生理上在變,身高體重外貌等都開始變化了;心理上也在變,開始不跟父母交流了,以前跟父母撒嬌、有說有笑的孩子話變少了。
這時家長發現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跟大人對著干,這既是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孩子晚上想出去玩,父母認為太晚了不同意。由于叛逆心理作祟,孩子非要跟父母對著干,執意出去玩,并且還像“斷線的風箏一去不回”。
2、家長的忽視
11-04 閱讀全文>
現在很多的家庭都已經踏上了小康之路,但是家庭與家庭的經濟情況還是挺差的,同樣能反映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做家長的不能太過于“窮養”孩子,要知道孩子的思維還不夠成熟,會排斥與自己不同的東西,所以家庭不好的孩子的心理又有什么呢?
家庭不好的孩子的心理
1、缺乏自信
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視野更開闊,因為父母會在孩子的教育上多花些錢,讓孩子經常出去多學習。而且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在衣食住行上都不如別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出去玩,只有相對豐富的生活技能。
由于這個原因,他們變得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所以這些孩子往往更安靜。
2、缺乏安全感
09-29 閱讀全文>
在我們身邊會有很多不好好學習的孩子,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成績總是提不上去,而且家長也會比較心急,更加嚴格的要求孩子,那么就會導致孩子更加的討厭學校的學習生活。那么對于孩子討厭學校是什么樣的心理呢?
討厭學校是什么樣的心理
孩子討厭學校主要是一種厭學的心理。他們會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對學習毫無興趣,在教室里面就像是被關起了來一樣,總是認為這是一種負擔,而且不能完成正常的學業活動,比如經常逃學曠課,嚴重的孩子可能會出現輟學的情況。
討厭學校是什么原因
1、學習的壓力突然增大
孩子在學習新知識時,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來接受,尤其是進入新一階段的學習,要學習的學科突然增多,孩子可能很難適應快節奏的學習速度的變化,而導致產生厭學的心理。
09-28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