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7
等到孩子上學后,他們就會交到不少的好朋友,但是這個“好”也是分深淺的,有的孩子就會請自己特別好的朋友來家里玩,肯定也是需要征求家長的意見的,家長也可以對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議,為孩子做好交友的指引,那么家長該不該讓孩子同學來家玩呢?
家長該不該讓孩子同學來家玩
家長應該讓孩子同學來家玩。你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她自己認為關系比較好的同學,可以邀請到家里來玩一下。同時,你也可以從側面觀察一下,和她關系好的同學有沒有什么不好的方面,避免影響到你自己的孩子。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的東西,孩子是看不到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來發揮我們的作用了。
家長們也要知道,邀請同學的自己家里玩,可以讓孩子有“小主人”的那個意識,能夠可以促使他成長,也可以看看孩子和同齡人是怎么相處的,并且對孩子交友能力也是能夠理解的。
家長怎么幫助孩子社交
1、為孩子的社交提供支持
11-11 閱讀全文>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會在學校交到很多朋友,有的家長總是擔心讓孩子單獨和同學出去玩,會結交到不良少年,影響孩子的學習,以及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品質。但是對于孩子的成長而言,社交能力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也要注重這方面的培養。
家長該不該讓孩子單獨和同學出去玩
家長應該讓孩子單獨和同學出去玩,因為不能盡情和同伴玩耍有可能會阻礙孩子社交能力的提高。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和同學出去玩,能幫助孩子將來更好適應社會,在此過程中,孩子們會懂得和同伴公平交往并進行角色輪換,這也有助于培養他們堅持不懈的品質和談判技能。
那么,讓孩子單獨和同學出去玩,都有哪些好處呢?
1、可以提高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們長大之后總會離開父母自己生活,因此,獨立自主的能力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培養的。可以說,能夠獨立自主,是一個人成長的標志。孩子單獨和同學出去玩的這一過程中,會讓孩子漸漸不再依賴家長,可以自己安排、解決一切,因此,他們的獨立能力也漸漸培養起來了。
02-27 閱讀全文>
現在智能手機的功能非常多,特別是有很多視頻、社交和游戲軟件,對很多自律性不強的學生來說,誘惑力非常大,容易分散學習精力,建議將孩子手機收起,只在規定時間內允許使用。
家長到底該不該沒收孩子手機
根據自己家孩子的脾氣秉性,以及手機對孩子的影響程度來決定。
如果孩子擁有一定的自制力,學習也很優異,手機沒有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反而孩子通過手機查閱到很多學習資料,這樣的話家長就沒有必要收走孩子的手機。
但如果孩子整天沉迷手機游戲,這樣的話家長就要控制孩子玩手機。如果是在十歲以前,家長強制性的收走手機。孩子雖然生氣,但是不至于會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
家長如何解決孩子迷戀手機問題
03-26 閱讀全文>
父母不應該看孩子手機。當家長看到孩子的心情或者學習狀態不好,就急于在孩子的手機、信件、日記中尋找答案。這些看似對孩子充滿關心的愛的行為卻不但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而且也是對孩子關心不夠,缺乏信任的表現。容易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情緒,產生心理隔閡和溝通問題。
孩子的手機家長該不該看
家長看孩子手機,是不是可以,要看你是怎么看的。如果直接問孩子要手機看看,孩子給了,那沒什么;如果瞞著孩子偷偷看他的手機,那這樣就不太好了。
你看孩子手機是要做什么呢?有事最好直接跟孩子當面溝通。私下看孩子手機是侵犯孩子隱私權,如果孩子知道了,親子關系會破裂的。
1所有的問題都要基于父母跟子女之間的一個關系。如果有良好的關系,做子女的當然也樂意打開自己的心門,樂意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來請父母把關。
但是如果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好。不希望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內心世界。所以如果父母一定要看孩子的日記,那么孩子的感覺就會像我剛才上面所提到的那樣難受。
10-26 閱讀全文>
可以給孩子玩手機,但要有規矩。孩子過度使用手機,不僅影響學習,也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如果嚴重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玩手機
孩子可以玩手機,但應該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次數,因為它的弊大于利:
1、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然后再接觸電子產品
曾有網友在機場偶遇一群日本小學生,他們在候機的途中,大都安靜地坐在地上或椅子上看書,這與國內孩子吵吵嚷嚷打打鬧鬧,或者是低頭玩手機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孩子習慣了從書中去獲取知識,從書中開拓眼界的時候,就不會再沉迷于虛幻的手機世界不可自拔了。可見,擁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會更有自制力對抗電子產品的侵蝕。
09-29 閱讀全文>
最好不要打孩子,打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毛病,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幫助孩子及時改正,一旦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給孩子的道德品行帶來損害。
孩子罵家長該不該打
不建議打孩子,如果孩子一不聽話,就開始拳打腳踢,長期下去孩子性格也會變得非常狂暴,甚至還會仇恨父母,將來在父母面前肆無忌憚,反過來還會打罵父母。
1、相對一味打罵來說,態度方面的威懾更加管用
其實相對成人來說,孩子的世界往往更加簡單,通常也會直接的表達出個人的看法,比如孩子不喜歡某個人,就會直接表示出個人的厭惡,行為上會直接呈現出來。因此有的孩子一旦被惹到,往往就會直接打過去,不管對方是父母還是其他陌生人。
有的父母對于這樣的行為感覺到不在意,完全意識不到孩子自身的錯誤,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變本加厲,一旦生氣就會對父母拳打腳踢,父母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孩子親眼變得更加囂張,不會再對父母有畏懼之心。這樣長期下去,孩子將變得肆無忌憚,以后想改基本也不可能了。
08-16 閱讀全文>
這的確是需要看情況,如果孩子不聽話,家長經常用打罵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時間久了,孩子對這種情況習以為常,這時候打罵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應正確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多與孩子溝通,從而給予慢慢開導和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去打孩子。
家長到底該不該打孩子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管教孩子的話: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愛是禍害。現在雖然打孩子的家長變少了,但是這種現象還存在。作為家長必須認識到以下幾點:
1、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義務。所以有“養不教父之過”之說,當然母親也不例外。
2、教育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應該選擇最優的教育方法。家長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對孩子的性格秉性比較了解。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高效、有益、沒有傷害的方法,促進其健康成長。
3、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認識到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現象,成長需要有試誤的過程。不要一看到孩子犯錯誤就火冒三丈。
08-16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