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都說困難時考驗一個人標準,有的孩子魚腦困難迎難而上,還有的孩子遇到困難就逃避。當然相信家長都不喜歡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第二種孩子,那么孩子一遇到困難就逃避怎么辦呢?我們怎么幫助孩子呢?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逃避怎么辦
1.對孩子的期望應合理,培養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并據此對兒童的成長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勵孩子向恰當的發展目標努力。
家長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導孩子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方面不會動輒就產生挫折感;另一方面,由于在正確評價自我的基礎上,對自己在實現目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挫折能有適當的預期。
這樣,孩子心理上對承受挫折有所準備,當面對挫折時也就會客觀、冷靜地應對。
2.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家長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孩子也可以成為自己的榜樣。當然,樹立孩子做自己榜樣的形式絕不是僅此 一種,家長和孩子可以結合實際創造適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
3.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氣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為了讓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是要精心設計一個有益的教育環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適當地吃些苦頭,培養他承受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挫折教育,實際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我們做老師的和家長的,要讓孩子學會擁抱挫折,讓他們在挫折中成長,在挫折中騰飛!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逃避的性格表現
1.不善交際
擁有遇到困難就逃避的孩子內心敏感脆弱,非常容易自卑。他們更喜歡將自己圈在一個小世界里,也沒有勇氣踏出那一步去結交新的朋友,認識新的世界。甚至于當別人主動跟他交談,想要和他交朋友的時候,他也會如同驚弓之鳥一樣立馬跑開。
2.沒有擔當
他們更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里,不愿意去面對那些未知的困難或者是自己不想面對的東西。例如,當他們碰到需要自己獨立解決的事情他們就會方寸大亂,本能地逃避。其實也不是說他們沒有擔當,只不過太沒有安全感,不愿意嘗試去接受新事物而已。
3.獨立性差
比起自主去解決事情,他們更喜歡依附自己親近的人。甚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習慣了父母為他們包辦一切,從家務瑣事到人生選擇。不過遇到困難就逃避跟“媽寶”是有本質區別的。
遇到困難就逃避的孩子其實心里是想把事情做好的,但由于他自卑敏感所以才遲遲不肯踏出那一步。但“媽寶”不一樣,他事事遵從父母的意見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