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想要了解孩子的內心在想什么,那家長就要和孩子做好溝通,溝通就是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橋梁,這時家長就要想想該怎么和孩子進行溝通呢?那么與孩子溝通的36種好方法又有什么呢?
與孩子溝通的36種好方法
1、傾聽:傾聽是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不會或者不知道傾聽,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如果連孩子在想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能有效溝通呢?父母要有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識,去了解孩子的快樂、委屈等。
在孩子說的時候,要做出認真傾聽的樣子,比如可以適當地說:”真的嗎?快接著往下說,我聽著呢!“孩子感覺到父母的關注,會更愿意說說自己的事情。
2、聊天:要去尋找合適的聊天話題,不要局限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可以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聊聊他的新奇發現。最好是和孩子養成定期聊天的習慣,每天晚飯后半小時或睡前半小時,增進親子雙方的了解和感情。
3、聆聽:當孩子向你訴說的時候,父母要學會通過孩子的語言來察覺孩子內心的想法。當孩子問你:”媽媽,今天你要不要去買衣服?“這時孩子并不是想真正知道你要不要去買衣服,也許他想跟你一起去逛街,也許他想趁你出去的時候看一會動畫片。
盡管對于同一個問題,每個孩子的潛臺詞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父母真正關注孩子的需求,孩子的真實想法是不難察覺的。
4、暗示:用語言暗示孩子,讓孩子自己意識到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比起父母直接要求,孩子會更容易接受。當孩子做出不合理的行為時,父母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搖搖頭,拉拉孩子的手暗示孩子,而不要直接開口禁止、批評孩子。
5、擁抱:每天可以給孩子三次擁抱:早上孩子醒來時,接孩子放學或者孩子放學回家時,孩子睡覺前。通過肢體表達的溝通,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愛的。
6、沉默: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是需要沉默,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當父母沒有回應時,他也就不會繼續了。而當孩子情緒非常激烈的時候,父母可以繼續沉默,避免說出傷害孩子的話,這能讓父母和孩子都冷靜下來,更平靜地解決問題。
7、旅游:帶孩子到附近的地方玩玩,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還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帶著孩子出遠門,在陌生的地方,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會更緊密,孩子也會主動和父母溝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