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上學期間,理解能力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理解能力不好,做家庭作業時會很吃力,也會導致聽課學習上有偏差,當面臨考試的時候也會影響對題目的理解和分析,這就會非常打擊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那么孩子理解能力差該怎么辦呢?
孩子理解能力差該怎么辦
1、發揮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理解力是可以相互促進的,比如孩子用紅色和藍色的積木拼了一個臥倒著的大機器人,又用黃色積木拼了一個站立著的小機器人。他們就會認為 躺著的是擎天柱大哥,他被霸天虎打倒了,大黃蜂站在旁邊很難過。
這就是孩子通過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用積木將場景還原,這就深刻的理解了成年人的電影《變形金剛》中的畫面。所以可以發揮孩子的想象力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2、引導孩子思考
無論我們成年人還是孩子,只有在學習中不斷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才能對事情進行深刻的理解。
家長可以利用在家里的各種時機,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提出一些“為什么”,讓孩子思考動腦筋去探索,讓孩子養成從思考到理解、判斷和推理的良好習慣。
3、讓孩子自主閱讀
讀書越多的孩子,理解和領悟能力包括情感的體驗都會比同齡人更高更深刻,讀書多的孩子讀完題目要求差不多馬上能理解并知道怎樣做,而讀書不多的孩子就難于理解,即使會做也不知道怎么做。
閱讀可以大大的提高孩子們的理解能力,而且還可以豐富語言的表達能力,對學習考試都有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想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一定要讓孩子更多的自主閱讀。
4、閱讀時要通篇理解
當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要讓他們每看一段就想一想,爭取讓他們能想象出畫面,把人物關系捋一遍或者把故事道理整理清楚。在全文通讀一遍之后,可以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捋一捋,找到上下段或者各段之間的聯系,達到總段落到通篇的理解,或者一章內容的理解。
5、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
孩子本身就有很多的想法,但是長常常會因為想法簡單,而受到家長的否定,孩子也就慢慢地習慣于隱藏自己的想法,轉為被動地簡單接受。
而愛問問題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機會去思考問題,如果我們家長能夠把握機會,正確的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思維路線,積極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那么這樣的孩子往往就會思考比較全面,理解能力自然不會太差。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