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大多數人雖然知道溝通的重要性,但是很難做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曾經聽話的小孩,開始對父母的話置若罔聞,拒絕溝通,尤其是雙方有不同意見時,更是成了災難現場,家長們也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緩和情緒。
孩子不溝通怎么辦
1、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
事實上,孩子不溝通,除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有個人隱私觀念的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和父母自己創造出來的錯誤溝通模式有關。
比如,父母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用愛來接納孩子的言行,開始變得焦慮,這種焦慮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情緒。因此,當孩子在陳述自己遇到的問題時,我們父母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
2、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向孩子傳遞支持的信號
當孩子向父母陳述所承受的情緒壓力時,家長一定要適當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向孩子傳遞支持的信號。父母良好的情緒和支持的態度,都能溫暖到孩子,給予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氣,當然,他也愿意向父母傾訴自己的心聲。
為什么孩子不溝通
1、有的孩子天生內向,不愿意跟人接觸,反而喜歡自己玩或者喜歡跟動物玩。對于這種孩子家長要循序漸進的引導,盡量帶孩子與其他小伙伴接觸。
2、環境因素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比如家庭環境。孩子接觸最早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孩子在家里很少與家人說話,或者嘗試跟家長溝通,家長表現的敷衍,不在乎或者直接不理睬孩子,自己想要說話卻得不到回應,時間久了就不愿意說話了。
3、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他們開始擁有獨立的思想。但很多父母和孩子相處時,總是習慣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讓孩子順從自己的安排,希望孩子順著父母指好的路往下走,卻鮮少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長此以往,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尊重可能會叛逆,不愿意進行溝通。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
第一,家長與孩子之間要實現有效溝通,尊重、信任是基本前提。這意味著溝通雙方必須是平等的。當遇到問題時,家長要表現得親和一些,與孩子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可獨斷專行。
當孩子向父母求助時,父母提出的指導建議要具體翔實。至于解決問題的途徑,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共同尋找。通過討論,即便一時找不出解決方法,但方向可能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變得清晰、明朗,有助于問題的最終解決。
第二,學會傾聽,與孩子平等交流,并且允許孩子發脾氣。學會傾聽,是建立親子交流渠道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因某事而大動肝火,家長要允許他發脾氣,給他一個發泄的機會。
這時,家長不妨停下手頭的工作,安靜地坐好并凝視孩子,做一名聽眾,認真地聽他傾訴,不要左顧右盼,更不要打斷他的話。這樣做就等于告訴孩子:“你是我們所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請你大膽說出你的感受或問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