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肯定會有多次犯錯的時候,因為他們沒有規則意識,甚至在青春期時挑戰父母和老師的底線。如果家長對此總是一笑了之,不去追究,那么孩子會沒有節制的做錯事。當孩子在學校犯錯了,家長不能批評教育,而是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學校犯錯了我們該怎么去教育他
當老師告知孩子在學校犯錯誤了,家長應該選擇恰當的時間,鼓勵孩子自己說出事情的經過,幫孩子分析犯這樣的錯誤的原因。然后讓孩子總結問題的所在,列出改正錯誤的規劃,家長對孩子考慮不周的地方給出相應的思路,并監督好孩子改錯的過程,及時督促和調整。
家長要讓孩子感悟到,自己犯錯誤家長依舊還是很愛他,他不是孤立無助的。忌諱不分青紅皂白的責備、打罵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和別家的孩子比較,或者冷暴力對孩子,好多天都不和孩子做交流。
當孩子改正錯誤后,和孩子交流全部過程,給孩子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分享他的進步。這樣會使孩子對自己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從而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自我感悟能力。使孩子形成勇于擔當責任、樂觀向上的性格,切忌把孩子曾經的錯誤當個笑話毫無顧忌的講給親戚朋友聽。
總之,孩子在學校犯錯了,這是他們進入社會生活之前的一種正常現象。有了這一系列的跌跌撞撞的過程,才會使他們進入社會之后站得穩腳跟,活得開心。孩子也能從中知道規則的重要性,學到人際交往的技巧。
孩子總是犯錯如何進行引導
1、不要強制孩子去服從
家長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觀察這件事情,你會發現自己的想法有著很大改變的。在孩子做了錯事時,我們不能一味的從自己的觀念和立場上去對待這件事情,而是要用平和的心態去問孩子,在做這件事情之前到底是怎么想的。
或許當孩子把緣由告訴你時,你會發現孩子的想法非常天真,他并沒有認為這件事情是錯誤的,而是去實驗一下自己想象中的事情會不會發生。
2、讓孩子承擔犯錯帶來的后果
孩子犯錯家長不能夠視而不見,要讓孩子主動承擔犯錯帶來的后果。比如孩子和別的小朋友有矛盾,弄傷了別人,家長就要讓孩子主動道歉,得到別人的原諒。當孩子因為調皮搗蛋,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家長不要插手,要讓孩子自己去收拾。
3、注意場合,合理引導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即便是犯了錯,家長也要有所顧忌,保護孩子的隱私,給他留一點面子,不要在公共場合或者是外人面前批評孩子。大多數孩子的錯誤,家長可以等到冷靜下來的時候,再去對他進行批評或者是講理。
孩子犯錯誤屢教不改的原因
1、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內心本來會緊張難過,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停地叨嘮指責,不僅不利于孩子自省。還會將其心中的內疚轉變成不耐煩,他要么充耳不聞,屏蔽父母的聲音,要么干脆對抗逆反,甚至故意再犯。
2、缺少規則清晰。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于孩子行為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在學校環境中,規則往往具體而明確:不許帶手機、零食到學校;鈴聲一響就要到座位坐好;課堂上不許開小差、交頭接耳等等。
因此孩子在學校里通常可以按照規則來做事,表現良好。到了家庭環境中,如果沒有清晰明確的規則,就不容易幫助孩子改正不良行為,養成好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