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年過完雙十一都有一大批人喊著要“剁手”,為自己不理性的消費感到后悔,其實見什么都想買的習慣不止大人有,小孩子也會犯這樣的問題。這時因為孩子從小就在家長的寵愛中長大,自己的要求被無條件的滿足,漸漸的孩子也就養成了不好的消費習慣。
孩子見什么都想買怎么辦
一、在去購物之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購物清單,把所有需要的東西都寫在上面,并約定好只購買清單上面的物品,在購物時家長要走快一些,直奔目標區域,不要閑逛,這樣能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購物習慣。
二、家長可以將孩子購買玩具、零食以及去游樂場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制定一個合理的零用錢金額。在這個金額范圍內,要跟孩子充分溝通,把規則制定清楚,保證孩子對零花錢有百分百的掌控權。如果孩子還是執意要買,家長也要尊重他們的決定,讓他們在錯誤中學會成長,而不是替他做決定。
三、當孩子有一定的存錢能力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建議孩子存錢了,讓孩子學會規劃自己的零花錢,雖然孩子可能會買很多在我們看來不需要的東西。我們要做的是告訴他怎么攢錢,怎么花合理,但最終決定讓孩子自己做,并且要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后果。
四、孩子要想實現他的愿望清單,就必須完成一定的任務。想讓孩子及時關掉電視?也可以加到任務里。但要注意,一定要和孩子商量,經他同意。這樣孩子覺得自己也參與了任務的制定,他就有了主人翁意識,執行起來也就沒那么困難了。
五、孩子的滿足感太容易得到,那么會影響孩子的自控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延遲這種感覺,能夠幫助孩子以后更容易取得成功。比如讓孩子存儲一個愿望清單,把想要的但沒有及時實現的東西寫在清單上,孩子可隨時刪除或增加。然后等一個有意義的日子,家長幫孩子實現一個愿望,或者讓孩子自己攢零花錢去買。
孩子存在攀比心理怎么辦
1、很多家長就有愛攀比的現象,見什么都想買。別人家換了車,自己也要嚷嚷著換車。如果家長就是這種人的話,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形成攀比的心理。所以要不想讓孩子有這種心理的話,家長就要做到以身作則。
2、父母要利用好攀比心理,做好孩子的引導,學會對孩子坦誠,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答案。每個孩子都是一束微光,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光亮,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暫時性的貧富差距不是真的差距,教育的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
3、當孩子對物品的價格有個基本的概念,就會明白想要換取這些物質需要自己攢多久零花錢,而父母又需要工作多久,為此便能體會父母的不易、學會管理錢財,也是給孩子定下了一個花錢的規矩。
4、當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時候,孩子慢慢會感到自卑,這種自卑會激起孩子追求優越感的需求。比如小伙伴夸耀自己家有大奔馳,孩子就會自問,自己家為什么沒有?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將孩子的優越感,建立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不是攀比誰家有大房子大汽車,而是在基本的經濟基礎下,追求更高的層次。
孩子偷拿家里的錢怎么辦
有些孩子見什么都想買,但是畢竟沒有收入來源,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就會出現偷拿錢的行為,對此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1、不要直接就粗暴的一頓打。很多家長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很多時候打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甚至會適得其反。要先弄清楚孩子偷錢的目的。孩子那么小,為什么會需要錢呢,他要做什么呢?弄清楚原因,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2、事情已經過去,就不要反復提起,也不要發現孩子又拿了什么東西,就翻舊賬,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隨意將事情告訴別人,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3、家長要保管好錢財,不要隨便放在孩子眼前。教孩子記好收支賬目,學會花錢、存錢和理性消費。分清“希望品”與“必需品”,消費“希望品”是錦上添花,“必需品”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