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子會有哭鬧不止的時候,家長也是如此,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當孩子磨嘰或者成績嚴重下滑時,很少有父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此在沖動之下會做出錯誤的事,比如罵了孩子,這樣的舉動會給他的心理留下陰影,因此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
罵完孩子以后怎么處理
首先,不要苛責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大多數媽媽都希望能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但當媽媽看到孩子犯錯、或者孩子的行為跟自己的預期不符時,總是會忍不住會怒火中燒,進而責怪、打罵孩子。但過后看到孩子傷心難過時,媽媽們往往又會開始自責。
這種負面的想法,不僅不能改變過去發生的事情,也不能助力你今后成為一個好媽媽。這時,媽媽不妨換個角度來想下,人無完人,我承認自己不是個完美的媽媽。但我可以通過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
其次,找到情緒失控的緣故。每一次情緒失控全是有緣由的,罵完孩子以后可以用思考找到情緒失控的緣故,那便是尋找處理問題的根源。想清楚由誰來處理這一緣故,如果是你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假如是孩子的難題,找一個孩子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最后,真誠地跟孩子道歉,告訴孩子自己為什么會生氣。真誠地道歉,不僅可以修復親子關系,還可以為孩子樹立行為榜樣。讓孩子明白做錯事時該如何道歉,媽媽道歉的同時,還要告訴孩子,自己生氣的原因。
比如,孩子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媽媽因此把孩子訓了一頓。過后媽媽意識到自己剛剛的行為太沖動了,可以跟孩子說:“對不起!媽媽剛剛沒控制住情緒。當我看到剛收拾好的房間又變得亂七八糟時,一想到又要重新整理,我就很煩惱,今后我會注意的。”
媽媽對孩子發脾氣會造成哪些影響
影響一:導致親子關系急劇惡化。家長吼孩子的時候,情緒波動都是很大的,說得很多話其實都并非嚴謹的,一些話甚至是自相矛盾的,這對于孩子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事實。畢竟家長在孩子的心中,一直都是最正確最客觀的人,但是當孩子發現家長開始“胡言亂語”的時候,就會降低對家長的肯定,甚至懷疑家長吼自己的動機等等。
這些疑惑,都將會成為導致親子關系破裂的因素,并且隨著這些因素的增多,家長吼孩子頻率、程度等,孩子對家長的信任也會越來越少,親子關系也就會更快地惡化。
影響二:影響孩子的家庭觀。孩子對于任何事物的認識,主要都是通過家長的家庭教育。而家長如果經常吼孩子,那么就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誤的示范。家長罵孩子的行為,也會讓孩子難以體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從而對家庭正常氛圍產生誤解,喪失對感情的信任等等,導致孩子成為一個沒有家庭觀念的孩子。
影響三: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養。如果家長經常吼孩子,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一種暴躁的性格的話,那么孩子也會慢慢地形成這種性格,同樣變得暴躁,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些關系維系思想。有些孩子還會因為“太懂事”而選擇獨自“消化”來自家長的負面情緒,從而造成情緒堆積,慢慢變得偏激。
孩子不聽話怎么管教
1、尊重并聆聽孩子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不僅是表達對孩子的要求,還要和孩子溝通彼此的情緒、情感和想法。跟孩子確定特殊的親子時光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家長要多了解孩子,找出孩子最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家長愿意聆聽孩子,根據孩子的能力提出更合理的要求,孩子也會更愿意聆聽。
2、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有的孩子不聽家長的話,但很聽學校老師的話,這是因為老師給孩子樹立了榜樣。比如:老師要求孩子不遲到,自己也會準時到班級上課;要求孩子上課不玩手機,老師課堂期間也不會拿出手機。而很多家長要求孩子認真寫作業,自己卻在一旁玩手機。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言傳身教是很重要的,家長要給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即使遇到特殊情況,也要和孩子說明情況,進行溝通。在家庭成員互動的過程中,也要做到尊重彼此,在意每個人說的話,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3、吸收教育知識。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所以教育方式自然要不斷進步。作為家長要主動吸收教育新知識,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父母大多用權威教育孩子,打罵處罰是權威教育的重要途徑。吸收新知識可以幫助家長跳出成長經驗,及時調整教育觀念。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