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總是過多的干預,甚至生活方面也大包大攬,以助于孩子失去了動手鍛煉的機會,慢慢的變得自理能力差。如今很多的中學都采用寄宿制的管理方式,很多家長就擔心孩子不適合住校,但是這樣的想法正確的嗎?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適合住校嗎
自理能力差并不是沒有自理能力,既然有這個能力那就不用怕,住校是沒有問題的。能力是鍛煉出來的,這個階段的家長可以適當的松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住校后就變成了一個集體生活,自理能力是可以相互學習的。誰都不是一出生就自理能力強的,都是在不斷的磨練中慢慢成長的。所以既然知道孩子自理能力差,何不剛好讓他們去住校鍛煉鍛煉下呢!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是要盡可能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幫助孩子盡早適應生活。那么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么培養孩子呢?
1、家長應該讓孩子盡量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并且學會管理自己的事務,孩子一般都是可以做到的。從小事做起,并逐漸的向稍復雜的事情過渡。雖然孩子可能會鬧一些脾氣,但是家長一定要堅持,這對孩子未來走上社會是很有好處的。
2、做家務也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同時還能減輕自己的負擔,家長不要不舍得讓孩子做家務。剛開始,家長在拖地、洗碗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在旁邊看著,學習家務應該怎么做。或者拖地時給孩子一塊抹布,讓他擦擦桌子,做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家務。
3、培養孩子自己做主的能力是獨立性發展的較高層次,表現為不人云亦云,不隨大流,有自己的主張,有創新意識。比如:與孩子一起決定節假日到哪兒玩,讓孩子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討論,如果可行就采納。
4、家長千萬不要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而且最后還給孩子讓了步,孩子會認為自己“勝利”了,以后,再遇到這種情況孩子仍可以采用這種辦法來對付父母。這會給家長的教育權威帶來威脅。家長還要讓孩子們懂得讓他們做家務不是根本,而是要培養他們獨立、勤勞、剛強、負責任的心理品質。
5、不應該太苛刻,給予孩子一些積極的鼓勵會讓他更有動力。而且鼓勵不應該只停留在“你真棒”,而是表揚孩子具體做了什么,夸贊他有始有終,并且交給孩子做的事情,爸爸媽媽要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恒,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孩子住校不適應怎么教育
一、在不一樣中找共存,尊重彼此界限。每個人帶著自己原本的家庭習慣來到宿舍,不一樣的習慣容易引發爭吵和不快,想要好好和對方相處就需要尊重對方的習慣。
二、學會恰當地表明自己的“邊界”也很重要,比如:自己的底線在哪,哪些退讓是自己并不樂意的,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是避免發生矛盾的好方式。
三、既往住在家里,已經習慣家里的生活環境,而住校后可能不適應住宿環境,包括學校提供或者家長購買的被子、床墊等。此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自主計劃、選擇住校物品,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住校不適應的情緒。
四、無論家長的孩子在校園里以哪種方式生活,家長都要給孩子一個家長必須做出的承諾,那就是家長會多長時間去看望孩子一次,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見到自己熟悉的人,讓他們覺得家長們還在一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