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就非常的活潑和開朗,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總是非常的沉默,甚至有的時候遇到人多的時候,還喜歡躲到家長的身后,或者是躲到房間里面,其實這都是孩子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小孩缺乏自信家長應該怎么做
1、接受自己: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進行溝通、別人的評價、參與游戲活動時的各種表現,讓孩子清楚自己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優缺點,同時建立一個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態度。
2、鼓勵自己: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很多事,接觸很多人,要想讓每個人都贊許自己,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家長應從幼兒時期就告訴孩子,首先做自己的好朋友,對自己感到滿意的行為進行自我認可及贊賞,遇到挫折的時候學會鼓勵自己,給自己打氣,這樣的孩子更能夠肯定自己。
當然,父母也要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例如他能逐漸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可以適當地給予認可及鼓勵。
3、充實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基礎,能不斷努力去充實自己,克服弱點,發揮長項,更好地肯定自己。父母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或訓練,鼓勵孩子多閱讀,多運動,這都是讓孩子充實自己的好方法。
孩子的自信心,是要通過獨立建立起來的。這包括個人生活起居的`常識和技能,比如當一個兩歲的孩子會自己拿勺吃飯的時候,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他會非常有成就感,也就增強了自信心。
小孩缺乏自信的原因
1、對自己的要求過高
一般孩子的自尊心很強,自己有太高的要求或者過于追求完美而變得更加自卑。過高的要求是因為父母不合理的期望,當沒有達到預期后就會變得不自信。我國的傳統是謙虛為本,部分人群會拿自己的短處和其他人的長處相比,覺得自己不如人而變得不自信。
2、太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非常的薄弱,再加上思維以及意志力發展局限,一般會通過外界的評判來認識自我。有一部分孩子非常看重與老師以及家長的評判,當受到批評或者反映不佳時會讓他們變得不自信。另外消極的自我暗示也會讓人們的自信心喪失,如果看了太多負面的電視或者有消極心態的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3、家庭的生活條件比較差
家庭的生活條件差、父母在社會上的地位比較低微,而且文化水平低,家庭總經濟收入不高等會受到同學的嘲笑,而讓他們產生強烈的自卑心,在家庭生活中總是缺乏親情的話也會變得自卑。
小孩缺乏自信的表現
不喜歡說話與人接觸交流:自卑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拒絕表達自己。即使有熟悉的人在一起,也很少說話。孩子心中缺少自信,產生自卑的心理,嘴上不說,但孩子的行為已經表現出來了。
當孩子有這種情況時,家長要積極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多多鼓勵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勇于表達自己。
在家膽大包天,在外膽小如鼠:有的孩子在家各種調皮,看上去非常活躍,但是出到外面后就躲躲閃閃的,不敢和外人說話,即使叫他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也不敢。這其實也是孩子自卑的一種表現,家長不要忽略。因為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找不到心中的依靠。所以父母要在生活中多給孩子多點選擇,多多表揚,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