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慢慢長大以后,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很多家長想跟孩子交流溝通,以便更好的解決問題,但孩子卻不想跟家長溝通交流。這樣一來,家長就無法得知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對于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不想跟家長溝通交流怎么辦
1、家長改變和孩子溝通的態度
許多家長和孩子溝通時,總是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是要比孩子高一等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總是喜歡對于他們的問題置之不理,甚至表示不耐煩,而家長的這些冷漠態度,會牢牢地印刻在孩子的心中。
如果想要改善孩子不跟家長溝通交流的情況,家長就要首先改變自己的態度。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要以一種朋友的身份與孩子交流和溝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孩子才會對家長有分享的欲望。
2、引導而不是批評
孩子做了錯事,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錯,我們不要過早地下結論,不要僅僅相信自己看到的一面,要能容許孩子把發生的事告訴你,耐心地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說完,看到他的世界。聽他的故事,重要的是引導他自己發現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隨著孩子的不斷成熟,我們應逐步走到幕后,給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
3、根據孩子目前狀況進行溝通
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以外,還需要關注孩子的各項表現。父母可以不經意的說起孩子接受到的內容,孩子通過父母的這種小細節的表現,內心會感覺到溫暖,因為爸爸媽媽也有關注到自己的其他小點,并非對自己什么都不管,孩子慢慢的就會因為共同的這種話題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
孩子不想跟家長溝通交流,家長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溝通氛圍。在孩子愿意與你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時,給予充分的關注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支持。同時,家長也要學會傾聽,尊重孩子的意見,避免在溝通過程中表現出過多的指責和批評。
孩子不想跟家長溝通交流的原因
1、缺乏信任。孩子可能感到缺乏對父母的信任,這可能是由于過去的經歷、溝通方式不當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他們可能不愿意分享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因為擔心會受到批評、懲罰或不被理解。
2、總喜歡替孩子做決定。有很多家長或多或少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喜歡幫孩子做決定,總以為孩子還小,就很少會注重小孩子的感受。這樣一來會讓孩子感覺到他的自主權受到侵害,更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僅不愿意與你溝通,更想掙脫家長的“管制”。
3、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事漠不關心,導致孩子們認為在家長的心中自己的事是不重要的。所以慢慢的開始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因為即使想跟家長交流也得不到回應,甚至還可能被家長當做是胡鬧,浪費時間。
怎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1、多鼓勵孩子。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已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肯定,尤其是在學習上,成績有時候不好,希望爸爸媽媽不要太多的責怪,與孩子一起查找成績下跌的原因,多鼓勵孩子。孩子在你的鼓勵下會特別的自信,以后遇到事情也會跟你商量,與你一起克服困難。
2、傾聽和理解。傾聽和理解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當孩子在說話時,認真傾聽他們,并盡力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和想法。不要打斷孩子,或在孩子說話時做其他事情。只有當孩子感到被傾聽和理解時,他們才會更加愿意與您建立良好的關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