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的孩子在成長中經常遇到很多困難,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很多家長直接上手給孩子把困難解決了。可你們知道嗎?這種時候你直接出手幫孩子解決困難,會導致再遇到困難時會第一時間想到讓父母解決。當孩子形成這種思想后,今后再遇到困難的話孩子很容易退縮。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吧!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怎么引導
1、給予孩子關愛和信心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第一時間要去鼓勵孩子,給予孩子對抗困難的信心。如在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要給予孩子鼓勵,告訴孩子你可以的,拉進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這樣在遇到其他困難的時候孩子也愿意和父母敞開心扉。
2、教會孩子調控情緒
從小培養孩子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本領,訓練孩子自我暗示、自我放松、自我安慰、自我開導等等,從小學會自我克制,主動轉移活動場所要和內容的方法來盡快的擺脫,因挫折帶來的不愉快的情緒。
3、幫助孩子塑造積極樂觀的性格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但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性格,也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困難,也可以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當前的問題。當然家長們也要以身作則,在遇到挫折時表現出積極樂觀的心態,那么就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幫助孩子塑造積極樂觀的性格。
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沒有正確引導的后果
1、如果孩子遇到困難,直接選擇放棄或逃避的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慣性思維。在以后的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難連試著解決都不想,直接選擇逃避,最后導致一是無成。
2、孩子受到來自外界的負面影響,不會自己緩解壓力,只會一味地逃避退縮,當孩子心理承受不了,就會產生嚴重抵觸反抗情緒,急躁焦慮等負面情緒。
3、懦弱、自卑等性格的兒童在離開父母以后,大多數都不能自我獨立生活,有問題解決不了,甚至簡單的衣食住行生活問題都無法自理,更不用說以后的工作與成長了。
孩子遇到困難時的表現
1、口頭禪的改變
孩子在經過某件事后口頭禪變成了“我不行”、“我不會”、“太難了”。當發現孩子經常說這些詞的時候,就證明孩子可能遇到過什么困難,而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及時引導,導致孩子沒有信心去做任何事了。
2、生活習性的改變
孩子在某段時間生活方式突然發生重大變化,如夜間難以入睡,夜間頻繁醒來,或起的特別早。在比如吃飯時沒什么食欲或者暴飲暴食等。這可能是孩子遇到了困難,自己無法解決,但家長沒有及時發現或沒當回事。
3、孩子注意難以集中或分數突然下降
孩子看上去總是心不在焉,或者精神和身體上極度疲憊的現象,以及孩子的學習成績突然下降。這些都是孩子可能遇到了困難,導致孩子注意無法集中,總是去想某件事,因而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和學習成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