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每個家長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經常性的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擁有一個好的成績,但是有的時候卻起了反作用,正是因為各種補習班,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出現不想上課的想法。
孩子不想上課怎么溝通
1、保持冷靜: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孩子不愿去學校,不愿意上學的情況,每當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會對孩子進行批評,任憑孩子哭鬧都要送去學校。其實,我們應該保持冷靜,認真的去與孩子溝通,利用柔和的方式讓孩子去上學。
2、家長要有耐心,不要打罵孩子。孩子不愿意上學,或者逃學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不要是責怪孩子和打罵孩子,應該了解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心話,再針對性解決不愿上學這個問題。
3、理解孩子的壓力:就像上班一樣,大人偶爾也會產生不用上班就好了的想法,更何況孩子呢,再說現在學習任務大都很重,所以父母更要理解孩子,與孩子談話時,盡量與孩子站在一個平等的角度上,不要一味指責孩子,而是應該正確引導,告訴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學習不是為了任何人,而是為了孩子自己將來能更加輕松優秀。
4、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和信心: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長大以后想成為怎樣的人,但是,那個理想可能比較遙遠,對于孩子目前的學習沒有足夠的激勵作用,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設定短期的學習目標,并讓孩子明白只有不斷實現一個個短期目標,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樣就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孩子不想上課的原因
一是孩子的成績不好,喪失信心:中學階段學習節奏快、內容多,孩子們往往會因一時疏忽或者放松而掉隊。再加上知識點的前后連貫性強的原因,往往會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久而久之,孩子學習跟不上成績不好,就會喪失信心,從而厭學不想上學。
二是父母的期望過高,壓力過大:日常生活中,一些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孩子學習的期望很高,不允許孩子有些許的放松或者退步。但超出孩子能力的過高要求,會成為孩子的精神負擔,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進而想通過不上學的方式擺脫這種精神壓力。
三是家長包辦,依賴心理:孩子的依賴心理都是比較強的,所以這也是孩子的本性,害怕到學校見不到爸爸媽媽了,會沒有安全感。這樣的孩子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培養孩子獨立的一面,但是要注意節奏,不能進度太快。
怎么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1、學習環境要安靜,不能過于嘈雜,或是有他人在聊天,或有小朋友在旁邊玩耍等。
2、不要擺放與學習無關的,容易讓孩子分心的東西,如各類玩具,各類電子產品等。
3、學習環境要相對舒適,光線要充足,溫度適宜,不能夏天太熱而冬天太冷。
4、如果條件允許,家長身體力行,放下手機,離開電視,拿起書本來閱讀,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受到感染,形成良好的閱讀與學習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