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離家出走可能是有主觀原因,那就是他感覺不到家人對他的關心,愛護,就是被冷落了,會有這樣的心理因素,還有就是客觀原因,即別人給他灌輸了一些話想讓他有離家出走的想法。
小孩離家出走是什么心態
1、逃避學習壓力
有些孩子的壓力來自自己,他們為自己訂立各種學習目標,而一旦沒有實現,他們便感到氣餒甚至有逃避的想法。也有的壓力來自父母,家長的目標太高,孩子的考試成績達不到要求,就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就感到恐懼,希望一走了之。
2、逃避懲罰
有的孩子做了錯事,害怕父母懲罰,于是,他們選擇出走。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那些經常懲罰孩子的家庭。
3、被外界環境誘惑
有的孩子通過各種渠道接受很多信息后,經受不住誘惑,對讀書不感興趣,熱衷于讀書以外的東西,像早戀或者迷戀網吧,進而發展到離家出走“實現理想”。
孩子離家出走,家長可以這樣處理
1、冷靜分析
從各種跡象,先判斷孩子究竟是離家出走,還是偷偷臨時跑出去玩。如果剛剛責罵過孩子,那么離家出走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
2、找回孩子后,不要責罵孩子
孩子經歷了這件事后,已經感受到了周圍人找他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更因為這種壓力而變得有些惶恐,甚至不敢面對家長。那么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再去批評和責罵孩子,更不能打孩子。家長要做的是盡快讓孩子恢復到正常狀態,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其他的事以后再說。
3、擱置一段時間再教育
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孩子離家出走不會馬上回來,一般會選擇住在比較近的最要好的同學家。只要家長知道孩子的下落,并和同學的家長取得了聯系,那么家長也不要急著讓他回來。都在氣頭上,回來只會矛盾激化。住兩三天后,孩子自己就忘了。主動回來后,家長先向孩子承認不對的地方,孩子聽后會耐心聽你講道理的。要告訴他家長很擔心,外面不如家好吧,以后不要這樣做了。
父母應該如何打消孩子離家出走的念頭
1、不要放任孩子
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教育孩子,現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交給家中的老人或者是花錢雇保姆照料。老人帶孩子很多時候難以讓孩子臣服,保姆帶孩子結果更是可想而知,所以孩子經常會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自然而然的養成壞習慣。
父母必須擔當起照顧孩子的重任,只有父母對孩子負責,才能讓孩子在幼時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在做事前三思而后行,盡量避免傷人傷己的行為出現。
2、學會控制情緒
很多孩子離家出走之前都會和父母有所爭執,而起因很大程度是因為父母對他們的指責甚至打罵。我們當然承認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但是當孩子沒有按照他們的期待發展時,父母的情緒就會難以控制,像火山爆發似的把所有情緒都發泄在孩子身上。
父母只有學會控制情緒,才能夠靜下心來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當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時,他們內心的結就會被打開,心中的烏云也會逐漸散去。
3、讓孩子參與生活
很多父母都理所當然的占據著孩子的業余時間,他們認為自己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學習,就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但其實在另一方面,他們的這種行為恰恰讓孩子脫離了生活,成為了學習的機器。
父母要讓孩子掌握盡可能多的生活技能,帶孩子走出家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孩子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音,聞一聞大自然的花香。這都會讓孩子更加的熱愛生活,自然不會做出有可能傷害自己的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