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對于孩子來說。都不是管理者,而是引路人。如果家長把自己當作孩子的引路人。帶起孩子來,就會順暢很多。
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怎么辦?
第一,擺正位置最為重要。
在我們的生活中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經常發生問題,其實最關鍵的問題是,家長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因為我對你是管理者。
再小的孩子他也是獨立的個體,他是有個性的,有自尊心的,而人的本能是不愿意受別人的管束。所以,當你以管理者的身份去約束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抵觸。矛盾就自然產生了。
第二,既是父母,又是孩子的引路人。
作為父母,只不過是比孩子年長一些,其他地方,沒有什么更優越的。你比他多讀了一些年的書,你比他更有生活閱歷,憑這些你就要去管他嗎?不行的,憑這些你可以用你的閱歷和你的知識去引導他,走你認為正確的道路。
第三,家長從以下幾點做起,給孩子最正確的教育。
(1)基本的禮儀教育。
現在的孩子未來要面對的將是一個比現在更廣闊、更文明的社會。教養就是細節,從基本的社會規則到待人接物的禮儀,都需要慢慢教給孩子,浸透在日常的一點一滴。
遵守公共秩序,公眾場合不大聲喧嘩,見人禮貌問候,盡量不給他人帶來麻煩,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家長也要在每一次的具體生活情境中給孩子做好榜樣,用提醒、叮囑等方式加以引導。
(2)建立與他人之間的邊界。
親密的愛人、朋友之間尚且需要一定的界限感,更何況是普通人。從小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之間的邊界,培養小孩的同理心,學會換位思考,體現的是良好的素養和對他人的尊重。
別人的東西不要隨便拿,肢體接觸先征求對方意見,不擠不搶、文明排隊,做事不要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學會體諒他人和謙讓。
(3)教孩子管理情緒。
一個有教養的人,才不會不分時間場合地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緒。耐心、平和、懂得恰當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僅有利于孩子人際交往,也是一種日后能更好適應社會的能力。
教孩子管理情緒,也是一種情商教育。由于孩子年齡小,當生氣、沮喪或是情緒比較激動時不懂得如何表達和發泄自己的感受,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積極指導。
當孩子通過哭鬧、撒潑打滾等方式表達情緒時,家長不要立刻去哄,等他鬧夠了乖乖聽話了再去撫慰和聽聽他的心聲,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信息:有什么事就好好說出來,哭鬧并不能解決問題。
(4)家長以身作則和不縱容孩子。
生活中孩子犯錯了或是某些行為不妥,大人常常會以“他還是個孩子”“也挺有意思的”為借口給孩子開脫,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行為。
再小的孩子,也要教給他正確的是非觀。只有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對是錯,才能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錯誤的行為,如果大人不及時制止,孩子只會更加變本加厲地胡鬧下去,最終甚至會釀成大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